儿童咳嗽的治疗药物选择1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当呼吸道或其他相关器官感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时,冲动传至延髓咳嗽中枢,再经传出神经指挥效应器(呼吸肌、咽肌等)活动,引起咳嗽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从而保持呼吸道清洁和通畅。因此,健康人偶尔的咳嗽对身体不仅无害而且还有保护作用。但是剧烈咳嗽或过于频繁的咳嗽就成为一种症状,引起患儿不适及痛苦,影响学习、生活和睡眠,还可能引起气胸等并发症,此时应选用止咳祛痰药以减轻咳嗽或使咳痰畅利。 一、止咳祛痰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止咳药 止咳药能抑制咳嗽反射,按其作用部位分为中枢性止咳药、周围性止咳药和兼性止咳药。 (1)中枢性止咳药: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如可待因、右美沙芬和福尔可定等。 (2)周围性止咳药:能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其他环节如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而达到镇咳目的,如甘草流浸膏、那可丁(诺司咳平)等。 (3)兼性止咳药:兼有中枢性和周围性止咳作用,如苯丙哌林(咳福乐)、喷托维林(咳必清)等。但在慢性咳嗽尤其在未明确咳嗽病因前不主张使用该类镇咳药物,且该类药物的使用与一些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关,美国儿科学会警示,可待因禁用于治疗儿童各种类型的咳嗽。 另外,虽然应用异丙嗪时其镇静作用可减少患儿吵闹,但该药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烦躁、幻觉、肌张力异常,甚至呼吸暂停、婴儿猝死等。对于2岁以下儿童,禁止用异丙嗪作为镇咳药物。 祛痰药 祛痰药主要通过稀释痰液、溶解黏性成分或促进痰液排出,使之易于咳出。 按其作用机制可将祛痰药分为5类: (1)恶心祛痰药,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微恶心,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稀薄液体,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如氯化铵、碘化钾、愈创甘油醚(愈创本木酚甘油醚)、桔梗和远志等。 (2)刺激性祛痰药,一些挥发性物质加入沸水中,其蒸汽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腺体分泌,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如桉叶油、安息香酊等。 (3)黏液溶解剂,可分解痰液的黏性成分(如黏多糖和黏蛋白),使痰液稀化,黏稠性降低而易于咳出,如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必嗽平)、氨溴素(沐舒坦)、糜蛋白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4)黏液调节剂,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上皮的腺体细胞,促使其分泌黏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流变性恢复正常,易于咳出,如溴己新、羧甲司坦(羧甲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以及桃金娘油等。 (5)黏液促排剂,促进支气管膜上皮的黏液纤毛运转系统,促使气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如氨溴索和桃金娘油。其实,一种药物往往通过几种机制来达到祛痰作用,如氨溴索和桃金娘油,兼有黏液调节和黏液促排作用。 二、止咳祛痰药的选择 止咳祛痰药是对症治疗药物,是“治标”手段,使用止咳祛痰药的同时,必须针对病因治疗,做到“标本”兼治。 1.根据咳嗽、咳痰特点用药 轻度干咳、痰量很少可选用复方止咳祛痰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等,缓解咳嗽;刺激性干咳、无痰可选用止咳作用较强的中枢镇咳药如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或含上述成分的复方制剂;咳嗽痰多需用祛痰药,如氨溴索、桃金娘油、羧甲司坦等,单纯止咳可能会加重或导致气道阻塞。 2.根据咳嗽病因用药 急性咳嗽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他病因还有急性感染性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当诊断明确后,因按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咳嗽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咳嗽多为自限性,可自行缓解,抗菌药物治疗多无效。但若有较为剧烈的咳嗽,可以短期应用中枢性镇咳药、第一代抗组胺药,也可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少数顽固性重症感冒后咳嗽患儿,在一般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短期吸入或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2)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如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镇咳。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溴已新、桃金娘油化痰,也可雾化祛痰。可以选用兼顾止咳和化痰的复方甘草合剂,也可选用其他中成药止咳化痰。如出现支气管痉挛,则可用平喘药如茶碱、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阻滞剂等。喘息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3)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肺炎,咳嗽是其主要症状之一,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症状可有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由于支气管肺炎多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若已明确感染类型及病原,应及早予以相应的抗菌或者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恢复期有痰的患儿,可给予祛痰药治疗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慢性咳嗽的治疗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很多,处理原则是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对于病因不明确的患儿,可进行经验性对症治疗。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n cough,PIC)、胃食管反流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