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闷的分类诊断及处理(二)

2. 中耳疾病

中耳疾病导致的中耳腔压力变化可通过刺激鼓膜、中耳腔粘膜及圆窗膜压力感受器引发耳闷症状。其中,咽鼓管在调节中耳腔压力尤为关键,是耳闷塞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咽鼓管一端由前壁进入鼓室,另一端则进入鼻咽部,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重要通道;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使之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的功能,此功能障碍,常引起耳闷不适感。最新的研究发现鼓膜张肌的异常活动也会导致鼓膜顺应性及鼓室内压力下降而产生耳闷塞感。此外,中耳的其它病变,如分泌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外伤性鼓膜穿孔、耳气压伤、耳硬化症均可出现耳闷症状。

临床上如鼓膜完整、内陷,甚至与鼓岬粘连,则推测耳闷胀感由鼓膜膨胀不全及粘连性中耳炎导致,如图4。如鼓膜完整,呈琥珀色或橘黄色改变,可见液平及气泡征,则耳闷胀感为分泌性中耳炎所引起,图5。耳内镜检查发现鼓膜随呼吸内向及外向交替活动着,考虑咽鼓管异常开放引起耳闷,行声导抗测试,出现特征性的鼓室图可确诊(图6)。患者外伤后出现耳闷不适,耳镜检查发现鼓膜穿孔,尤其是后下象限的穿孔(图7),则多考虑由于两窗位相差消失引起耳闷塞感可能性大。




图6 咽鼓管异常开放引起耳闷,出现特征性的鼓室图(锯齿状曲线)



图7:后下限的鼓膜穿孔,易引发耳闷症状

3. 内耳疾病

内耳相关疾病,也是临床上导致耳闷的较为常见的原因。目前相关机制研究认为,内耳疾病导致的耳闷主要是由于耳蜗内、外淋巴液生成或吸收紊乱导致膜蜗管内压力改变,从而刺激圆窗膜的压力感受器。此外,各种内耳原因导致的前庭窗与蜗窗位相差障碍也被认为同样会刺激内耳的压力感受器。临床上常见引起耳闷的内耳疾病主要包括: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半规管裂隙综合症、老年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及耳鸣。

(1)突发性聋 突发性聋是内耳疾病中引起耳闷症状的一个最主要且最常见的原因。在2015年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突聋治疗指南中提到,将突聋进行分型诊治,主要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全频下降型,及全聋型;各种类型均可伴发耳闷症状,其中低频下降型,及全聋型更为多见。临床上根据患者突发听力下降病史,结合纯音听力曲线和声导抗测试结果(表现为A型鼓室图)基本可作出诊断,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型诊治。

(2)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也是引起耳闷的较为常见的内耳疾病之一。目前认为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内耳淋巴液的生成与吸收平衡障碍,从而导致内耳膜迷路积水,膜蜗管内压力改变会刺激圆窗膜的压力感受器。梅尼埃病引起的耳闷症状常发生在眩晕、听力下降、耳鸣症状之前或之后;结合患者反复多次出现上述症状的病史,可以确诊;临床上可以采用必要的听功能及前庭功能检查以明确,如耳蜗电图-SP/AP>0.4,考虑膜迷路水肿;前庭功能检查出现半规管功能减弱;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可出现波形引不出、幅值下降、或双耳波幅比值下降的异常表现。

(3)老年性聋 老年性聋患者常表现为高频下降型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下降较为缓慢。由于老年患者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长期发展导致供应耳蜗的内听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耳蜗血供障碍,从而继发内耳功能的紊乱,引发耳闷症状。因此,临床上部分以耳闷为主诉的老年患者,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及客观的听力检查,排除了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疾病;可基本考虑因内耳供血障碍导致耳闷的诊断,从而针对性采用改善血供的药物治疗。

(4)其他  一些非耳科疾病有时同样会出现耳闷塞感,比如颞下颌关节疾病可能通过影响中耳系统的劲度引起症状;而对于部分精神、 情绪障碍的患者中出现的耳闷塞感, 则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