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成长”的事实,并非如此

  人们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些名言警句常激励大家不经历一番艰苦磨难,就不会有辉煌的成就。然而,逆境可以激发斗志,促进个人的成长,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儿童早期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年时经历压力事件会影响其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成长,小小的压力是其学习、适应相应事物的动力。而在这一时期经历不幸,如家暴、父母伤亡、家庭不和以及其他应激事件,则有可能对其终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危害其成年后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幼年时的不幸遭遇会增加中老年时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精神性疾病,甚至是一些肿瘤。这可能与不幸遭遇引起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的变化有关。

  通常儿童在遇到某些压力事件时,会伴有心理抑郁、情绪不佳,但都能很快适应。而对于某些长期的严重的压力事件,抑郁的表现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这种长期的过于严重的抑郁情绪,可能会导致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另外,研究发现幼年期经历虐待和贫穷等不幸,还会影响大脑海马和杏仁核的发育。

  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儿科学杂志(JAMA Pediatrics)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证实在儿童早期遭遇不幸与大脑结构改变和精神病理症状相关。该项研究共纳入494名年轻男性,跨度从胎儿期一直到成年期,分别评估他们在6岁以前的不幸遭遇,在7-13岁时的内化症状(抑郁和焦虑),以及在成年期大脑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显示,生命早期的不幸遭遇与扣带前回皮层灰质减少和楔前叶的皮层灰质增加直接相关;而儿童期的内化症状与右额上回的皮层灰质减少相关;并且这种内化症状与早期不幸遭遇也明显相关。这表明由抑郁引起的脑结构变化可能与早期的不幸遭遇有关。

  那么,生命早期的不幸遭遇又是如何增加疾病风险的呢?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环境可能在病因学上起了重要作用,生活在危险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应对压力应激时,可能发展了特殊的处理问题、心理调节和社会认知方式。另外一种解释则主要集中在神经生物学方面(如神经内分泌),神经生物学对压力的应激反应诱导了两种内分泌途径的活化,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这些系统的活化可能引起了一些列生物化学介质的失衡,这种生理系统的慢性长期的损害可能增加了疾病的易感性。

  此外,最近有学者提出神经免疫网络假说,认为生命早期不幸放大了外周炎症与神经系统环路之间的相互交联,这些交联导致了慢性轻度的持续性炎症,因而引起了肥胖症、胰岛素抵抗以及其他一些亚临床疾病。在大脑,炎症介质作用于皮层-杏仁核和皮层-基底节回馈环路,导致个体倾向于抽烟、药物滥用和高脂饮食等自我治疗行为,这些行为与炎症一起,加速了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