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的特点及常用药物的注意事项之四

4.3 把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当作绝对安全的营养药

不少独生子女家长及部分医师将微量元素与维生素视为“营养药”,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例如微量元素锌,浓度达15 mg/L则有损害巨噬细胞和杀灭真菌的能力,可增加脓疮病的发生率。因此在补锌时,应注意可能伴随的并发症。服用维生素应根据身体需要,若滥用和过量长期使用则会产生毒副反应。如有的家长将鱼肝油作为“补剂”长期给儿童使用,或者在防治佝偻病时使用维生素D剂过多,致使体内维生素AD浓度过高,出现周身不适、胃肠反应、头痛、骨及关节压痛、高钙血症等慢性中毒症状。

4.4 长期大量输注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有营养、解毒、强心、利尿作用。

不少医院把1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新生儿常用的基本液,但输入过快可引起新生儿高血糖症。新生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回吸收量仅为成人的1/5,对糖耐受力低,胰岛细胞功能不全,胰岛素的活性低,因而过快或持久地静脉滴注可造成医源性高血糖症,甚至颅内血管扩张而致颅内出血。

5 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小儿体格和器官功能等各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用药安全越来越受到注意和重视。因此,小儿用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1 熟悉小儿特点,不滥用药物

了解小儿不同发育时期解剖生理特点、药物特殊反应,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尤其要注意在农村及基层医疗单位滥用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和丙种球蛋白的现象。

5.2 严格把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药物剂量应随儿童成熟程度及病情不同而不同。小儿年龄、体质量、体质强弱各有不同,用药的适宜剂量也就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肥胖儿童比例增加,血药浓度测定发现,按传统的体质量计算剂量,往往血药浓度过高,故肥胖儿童的个体化给药是一个研究的新课题。

另外要注意给药间隔时间,切不可给药次数过多、过频,尤其在疗效不好或怀疑过量,应监测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5.3 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给药途径

一般来说,经胃给药较安全,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新生儿皮下注射容量很小,且药物可损伤周围组织并吸收不好,故不适用于新生儿。较大的婴幼儿循环较好,可肌肉注射。婴幼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按规定速度滴注,切不可过快过急,并要防止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不要反复应用同一血管以防引起血栓静脉炎。婴幼儿皮肤角化层薄,药物极易透皮吸收甚至中毒,因此外用给药时间不要太长。

5.4 小儿禁用或慎用的化学药物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氯丙嗪、奋乃静、苯巴比妥、水合氯本钱、地西泮、氯氮革(利眠宁)、利血平、二巯基丙醇、维生素K 亚甲蓝、甲基睾丸酮、苯甲酸钠咖啡因、山梗菜碱、毛花苷丙、地高辛、甲磺丁脲、呋噻米等。

总之,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明显的特点,许多脏器(如心、肝、肾)、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且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薄,黏膜富于血管,通透性强,吸收率高,肾小球滤过率低,排泄功能差。而且小儿从心理上对药物的色、香、味及外观也有一定要求,故给小儿给药应将药理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