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知道自己有骨质疏松?

如何知道有骨质疏松?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我国有近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 调查显示,我国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若不采取预防措施就可能进一步发展成骨质疏松患者。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是没有明显感觉的。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等。 二、危害    骨质疏松的主要危害是骨骼疼痛,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有的甚至翻身或咳嗽都会引起肋骨骨折或椎骨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将对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危害。 三、诊断    1.检查手段: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诊断主要是依据骨密度仪器检测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变化,与参考标准对照进行判断。   骨密度( BMD) 测定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检测骨密度的手段有很多种,但双能x线骨密度仪器(DXA)是目前测量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监测锻炼或治疗效果及预测骨折风险的主要仪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它作为评估骨密度的临床金标准。WHO建议的骨质疏松判断标准中是以腰椎或髋关节骨的骨密度(BMD)结果进行判断,特别提醒的是,仅仅检测足部或手腕的骨密度值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依据,体检这些部位的骨密度异常需要进行腰椎或髋关节骨的骨密度(BMD)检查才可正确判断和诊断。      2.判断标准:  骨密度检测的结果中有T值和Z值两个参数结果,绝经后妇女及年龄大于50岁男性看T值,其余人看Z值。   A. 对于绝经后妇女及年龄大于50岁男性,看T值判断,WHO建议根据BMD或BMC(骨矿含量)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   (1)正常: 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   (2)骨质减少: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   (3)骨质疏松症: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   (4)严重骨质疏松症: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 B. 对于绝经前期妇女,年龄小于50岁男性,以及儿童人群,看Z值判断。    (1)Z≤-2.0 判断为骨密度低于同龄人群骨密度。    (2)Z﹥-2.0,判断结果为骨密度在同龄健康人群正常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