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小时溶栓治疗窗口期 “卒中单元”缩短抢救时间



脑梗死是由脑供血动脉缺血所致,大多数脑梗死是由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引起的脑内动脉闭塞。在脑梗死早期,梗死中心部位是不可逆性坏死,如果及时恢复脑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就可以挽救脑梗死周围的半暗带组织,避免形成永久性坏死。

因此,使血管再通复流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血管再通复流可以通过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方法来实现。

4.5小时窗口期 静脉溶栓

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治疗有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窗———4.5小时,在时间窗用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静脉溶栓,会降低患者严重残疾或者死亡的几率,还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溶栓的药物叫做rt-PA,中文名比较长,叫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它需要在发病后4.5小时之内通过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

rt-PA治疗最主要的风险是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脑出血,发生率大约是1/15,甚至有时出血会导致死亡,但导致死亡的比例会更低。如果在发病3小时之内给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从中获益的人数比例会是发生严重出血人数的10倍以上;如果在发病4.5小时之内应用仍然是利大于弊。就患者群体总数来说,这种治疗的潜在益处远远大于风险。但对于患者个体来说,是否接受这种治疗需要自己来决定。

静脉溶栓治疗,需要患者在最短时间之内到达医院并在发病4.5小时(最好是3小时)之内完成一系列的诊断、检查及用药整个过程。到达医院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出现脑出血的几率也会越小。

发病 6小时颈内动脉系统

动脉溶栓被证实有效

动脉溶栓是一种微创性神经放射介入血管内治疗手术,是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应用神经放射介入方法进行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理论上,动脉溶栓比静脉溶栓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同时有着溶栓药物应用局部浓度高、剂量小等优点。

对发病6小时内颈内动脉系统(包括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动脉溶栓治疗被证实是有效的。对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来说,由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后死亡率非常高,动脉溶栓治疗也可能是唯一的抢救方法,故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在一定时间内采用动脉溶栓治疗可能会获益,因而时间窗和适应证对于动脉溶栓手术可以适当放宽。

但是,动脉溶栓手术有着特定的风险与并发症,病人能否通过动脉溶栓受益,还要看病人具体病情的发展情况。

“卒中单元”

争分夺秒抢救大脑

脑卒中会导致失语、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活动不利,严重者还会导致神志不清、晕厥等。徐冬娟介绍,产生上述这些脑卒中的原因是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则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旦发生,每延迟一秒钟救治,就会有数十亿的神经元凋亡,延误越久,神经功能不可逆性损伤越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唯一公认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后4.5小时内尽早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时间就是大脑”,全力保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就诊后的第一时间就能接受最好的评估和治疗。  

国际标准规定,脑梗患者从进入医院的大门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但在国内,这个时间是发达国家的近2倍,有的甚至更长。

“脑梗发生后,患者宝贵的急救时间往往浪费在挂号、排队、拍片子、辗转多个科室的路上,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机会很快丢失了,发生残疾和失去生命的风险越来越大。”徐冬娟说。

探索并创新了脑血管病急救应答模式,专门成立了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室、神经介入、放射科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卒中小组”。

“这一模式能大大缩短DTN时间(door-to-needle时间,即从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卒中小组”由各科室精英组成,他们来自神经内科、急诊科、康复科、介入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和血管外科,通过科学手段和科研化管理体制建立急诊脑血管病急救标准化操作路径和规程,健全和完善提前通知、压缩环节、专人引导、并联进行的急救应答模式,开辟了脑血管病急救专用绿色通道,保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在到院后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为争分夺秒“抢救大脑”赢得时间。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