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道功能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
“小气道病变”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肺功能测定上也设计了许多参数用于评价“小气道功能”,然后根据小气道功能的改变判断小气道病变。近20年来,该概念的实际临床应用明显减少,但仍被经常提及。
小气道的概念
小气道实际是一人为概念,它是指内径<2 mm的气道。与大、中气道相比,有如下特点:(1)黏膜纤毛减少或消失,微生物、尘埃等易沉积在黏膜上,导致黏膜损伤。(2)管壁菲薄,炎症易波及气道全层及其周围组织。(3)管腔纤细,易因分泌物或渗出物而阻塞。(4)软骨缺如,平滑肌相对较丰富,在神经体液因素作用下,通过平滑肌舒缩改变气道口径,控制进入和呼出肺泡的气体流量,有利于通气血流比例的调节。(5)小气道功能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其结构的支撑和肺实质弹力纤维的牵拉,弹力纤维的破坏将导致呼气相小气道内径缩小,甚至陷闭。(6)总横截面积非常大,气道阻力非常低,仅占总气道阻力的20%以下;气流速度缓慢,以层流为主,有利于吸入气在肺内的均匀分布。
小气道功能障碍与小气道病变
小气道病变
小气道病变是指小气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前者指小气道各种程度的病理损害,后者指小气道轻微病变或病变的早期阶段。肺功能测定所指是后一种,常见于以下情况:(1)轻度细支气管炎;(2)长期大量吸烟或受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挥发性化学物质而没有出现明显肺功能异常的病理状态;(3)支气管哮喘缓解期;(4)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早期,早期慢性支气管炎等。
单纯小气道病变可以导致小气道功能障碍,使气流进出小气道的速率减慢,但常规肺通气功能正常。
肺实质弹性减退
典型者见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所致肺气肿,主要见于欧美白种人,国人非常罕见,其主要特点是肺弹力纤维破坏,但小气道的结构可能正常。由于弹力纤维的牵拉作用减弱,将出现呼气相小气道陷闭和呼出气流受限。
小气道功能障碍
单纯小气道功能减退而常规通气功能正常或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状态,常见于小气道病变和肺实质弹性减退的早期,即轻微小气道病变或肺实质弹性减退的早期阶段。
简言之,小气道病变导致小气道功能障碍,但小气道功能障碍不一定有小气道病变。由于小气道功能受肺实质弹性和小气道结构的双重影响,因此只有排除肺实质弹性减退后才能认为小气道功能障碍反映小气道病变。当然临床上的小气道功能障碍常常是两种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