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刮痧多了身体就虚了吗?(二)

出痧过程能排毒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刮痧是损伤毛细血管造成的皮下出血,那么为何有的地方不出痧呢?为什么每刮一次,出痧都会减少呢? 中医认为,刮痧时体内致病因素由经脉、络脉溢出脉外,积聚皮下,出现形状如沙粒,或散在,或密集,或成片,或融合的“痧”,也称“痧毒”。痧是渗出于脉外含有大量毒素的离经之血,出痧的过程是排毒的过程。 西医学认为,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的侵害,产生毒素、毒性物质,或当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发生疾病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潴留,成为危害机体健康的内毒素。这些毒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使黏膜、皮肤之下充血或浮现出血点,与中医的认识不谋而合。 临床观察发现,健康人一般刮拭后不出痧,一些自我感觉良好而有潜伏病变的人刮拭后会出痧。患病者一般会因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不同,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也不同。同一种病症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又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与经脉循行、全息穴区的分布及脏腑器官、经络的病理状态有直接关系。 刮痧不一定会出痧 有些人认为,刮痧就一定要刮出痧才可以。是不是出痧越多越好呢? 刮痧时我们要求“徐而和”的手法,操作时通过透皮入骨的手法,以“文火炖蹄膀”的节奏,平和、渗透力强,从而达到临床效果。切忌使用暴力强行出痧,但也忌讳不使用向下的按力,仅仅在皮肤表面刮拭。这样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因为反复摩擦,形成表皮水肿、皮肤破损,使患者受到伤害。正确的刮拭手法应始终保持按压力,每次刮拭都应速度均匀、力度平稳,不要忽轻忽重、头轻尾重或头重尾轻。 在临床上,一些肥胖、肌肉发达或气血不足者不易出痧,腹部、头面部等部位也不易出痧,因此切不可盲目暴力刮痧。现在美容院的所谓仪器刮痧,刮拭后全身通红,每个部位的痧斑都是一模一样的,且在刮拭过程中未做到辨证、循经,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刮痧有个原则,就是根据每个人皮肤的耐受度,以不刮伤为宜。 正确刮痧不伤阳气 刮痧以后,很多人会感觉累、睡眠相当好,就认为这是伤阳的表现。刮痧疗法是以调动自身阳气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打个比方,1000米长跑后,把全身气血都调动起来了,你也会觉得很累,难道这也是伤阳气了吗?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刮痧治疗的过程中,它的落脚点就在“疏通”二字上。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禹治水的智慧就是采用疏通的方法让水有归舍和出处,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人体有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淋巴系统等,因为各种淤堵会造成各种疾病。如果能做到经络通、血管通、淋巴通、神经通,全身所有的通道都打通了,疾病自然能够化解。  知识链接 哪些人不能刮痧? 刮痧疗法并非适合所有人或所有部位。 1.危重症患者,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止刮痧。 2.妊娠妇女的腰骶部及腹部,禁止刮痧。 3.醉酒、过饱、过饥、过度疲劳的状态也不适合刮痧,以免出现晕刮现象。 3.眼睛、口唇、乳头、阴部等部位禁止刮痧。 4.小儿囟门未关闭时,头颈部禁止刮痧。 文/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胡宁宁 整理/应晓燕 编辑/管仲瑶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