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主流措施
近年来,中国儿童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已经逐步展开,强调了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少儿近视防控的宣传力度,家长应该注意让少儿加强户外活动时间,特别要注意改变目前用眼不良习惯,减少高强度、长时间、近距离的持续用眼,阅读时间的量化控制,注意2岁以下儿童应尽量避免观看电子视频产品。注意防范各种不良光信号对正常儿童眼部的刺激。
眼科临床指南中特别指出2岁以下儿童应用夜光灯是一个很强烈的发生近视眼的危险因素。户外运动是近视的明确保护因素。研究表明每天多增加40分钟户外活动能够在未来3年显著降低近视的发生率。与室内环境不同,户外环境光强通常比室内要高很多,而高强度的照明可以使视网膜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水平的增加被认为是近视的保护因素。此外,户外的物体大多离眼球距离较远,当眼球成像清晰时,视网膜大部分区域接收的图像是非常清晰的,而室内工作时,当眼球聚焦于某一物体(例如书本),其他区域的图像落在视网膜上往往存在调节误差,导致图像不清晰。应鼓励学龄青少年每天尽可能多的参加户外运动,同时要减少近距离工作的强度。

具体的措施是在儿童成长的各个年龄段都要注意用眼卫生,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包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良好的照明环境下读书;儿童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操作各种电子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眼睛与各种电子产品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屏面对角线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经常到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3岁以下儿童每天不少于2小时。这种预防措施的依据来自近视与近距离阅读的强度和学习方式的相关性的研究理论支持。特别需要在近距离用眼期间穿插充分的视觉放松。要求阅读30分钟就应该休息10分钟,做到眼充分休息应该放下书本,向窗外或远处6米以外的物体眺望,这样才能消除负离焦作用。远距离不够的条件下,仍然具有视网膜周边离焦。

由此可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预防近视的最好手段,能够使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同时儿童青少年还应注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少食用甜食,避免饮用碳酸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