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和呼吸道病毒感染有何关系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得过,甚至不止一次。目前已证实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常见病毒有数十种,其中有十多种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以上呼吸道为常见,但可向下蔓延引起病毒性肺炎。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25%~50%。引起肺炎的病毒以流感病毒为最常见,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 病毒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低龄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哮喘发作者高达30%~42%,在婴幼儿甚至可达90%。成人虽较少,但也有约3%。在有过敏体质或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者中,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哮喘发作更为多见,男性较女性为多。近年,全国小儿哮喘流行病调查中发现,95.2%以上患儿的哮喘发作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病毒感染,以冬季及季节交换时期发病率高。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概率比成人高的原因复杂,部分可能是由于小儿呼吸道抗病能力较弱,生活自理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较差,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机会多之故。 引起哮喘发作的病毒种类可因年龄而异。成人以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较为多见,而在儿童则主要为鼻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些病毒的感染大多在冬末春初和晚秋温差变化比较大时发生。一般起病较急,起病初可有发热、咽痛,以后很快出现喷嚏、流涕、咳嗽、全身酸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症状,继而出现气急、呼气性呼吸困难等哮喘的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明显的哮鸣音。婴幼儿对病毒感染具有很强的免疫反应,可导致严重的气道炎症及反应性增高,从而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 实际上,几乎所有婴幼儿都感染过呼吸道合胞病毒,但病情轻重不一,仅少数发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而表现喘息。然而,婴幼儿期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婴幼儿第一次发作喘息的最常见原因,而且与日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哮喘的发作已为多数学者所共识,有些学者还认为,病毒可作为过敏原,通过机体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一系列反应,继之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与肥大细胞上的IgE受体结合,长期停留在呼吸道黏膜的肥大细胞上。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即可发生过敏变态反应,损伤呼吸道上皮,增加了炎性介质的释放和趋化性,降低了支气管壁β受体的功能,增加了气道胆碱能神经的敏感性,还可产生对吸入抗原的晚期(迟发性)哮喘反应。支气管上皮的损伤引起上皮细胞的破损,使神经末梢裸露,黏膜的通透性增加便于过敏原渗入靶细胞。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增加了正常人及哮喘患儿气道的炎性反应并由此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引起小气道阻塞等,从而引起了哮喘的发作。1994年曾有学者报道了34位患腺病毒(病毒中的一类)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虽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哮喘症状不缓解。后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发现94%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存在着腺病毒,而且对其中6例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病毒培养,结果全部培养出病毒,提示病毒还在复制(即病毒不断繁殖)。而没有持续哮喘发作的患儿未得到腺病毒的证据。上述结果除说明病毒感染与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以外,还表明持续和(或)潜伏性腺病毒感染,可能影响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对哮喘的疗效。 呼吸道病毒感染对男性患者的影响大于对女性患者,原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更易引起喘息。呼吸道病毒感染不但可使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进一步增高,哮喘发作,它也可引起健康人的气道反应性增高和小气道功能障碍,这种状态一般持续6周左右。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