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1983年两位澳大利亚医师发现在胃粘液下,胃粘膜细胞表面寄生着一种带有鞭毛、弯曲状的杆菌,称之为幽门螺杆菌。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该菌与溃疡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溃疡病已从单纯抑制胃酸治疗转向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细菌不仅加速了溃疡的愈合,而且使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降低至每年不足5%,溃疡病合并症的发生也大大下降。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慢性复发性病人提供了最好的痊愈机会,避免了昂贵的维持治疗,也减少了手术的必要。

现有资料尚不能证明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关系,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诸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一个重要基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胃炎的分布部位、严重程度及进展情况与胃酸分泌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为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9倍以上。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8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反,在澳大利亚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5%的土著居民中则很少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加速溃疡的愈合及减少溃疡的复发。传统的抑酸药物加抗生素可促进溃疡愈合,有报道分析总结700例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情况,未根除幽门螺杆菌者,一年内溃疡复发率达80%,而根除幽门螺杆菌者,则仅为4%,差别非常显著。

幽门螺杆菌根据其产毒与否分为产毒株和非产毒株,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体内分离出的多为产毒株,同时动物试验也证实产毒菌株可使胃粘膜产生特异的空泡变性和坏死,提示幽门螺杆菌的产毒株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感染产毒菌株可产生严重的组织炎症,引起中性白细胞的快速激活,并刺激胃上皮产生细胞因子主要为白介素8。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