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为什么粗腿比大肚子更健康?(二)
《医学界》: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只增粗大腿,不增粗腰围呢?
杨震教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做一些腿部增肌训练,可增加腿部肌肉质量。

粗壮大腿的基础是强健的骨骼肌,所以,想要懒懒地躺着只胖大腿,恐怕是不可能了。
《医学界》:研究显示腿围差异在超重和肥胖人群当中与高血压发生风险有显著关联,为什么在正常BMI人群当中没有这种差异呢?研究当中还进一步分析腰围/腿围联合起来,腰细腿粗是高血压风险最低的,这个规律对正常体重人群适用吗?
杨震教授:在正常BMI人群中,根据相关性分析,我们观察到腿围与收缩压负相关。
同时观察到根据性别特异性四分位数分类,随着四分位数的低到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
进一步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腿围与高血压之间未观察到显著性关联。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机制。
但腰围与腿围联合起来,细腰合并粗腿人群高血压风险最低,这个规律对正常体重人群仍然适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正常BMI人群中,与粗腰合并细腿人群相比,细腰合并粗腿人群高血压风险相对减少48.1%。
《医学界》:研究当中的统计结果显示,腰围相差几厘米,可能就决定了血压正常还是高血压,比如男腰围正常VS高血压是85.2 VS 89.8 cm,差距5cm左右,这是为什么?血压变化为什么对腰围数据这么敏感?
杨震教授:腰围主要反映腹部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腹部脂肪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腰围相差5cm,平均分布在器官、组织和细胞层面的脂肪百分比和其所产生的代谢影响和心血管危害判若鸿沟。
《医学界》:这项研究中,体育锻炼强度似乎不太影响血压数据,据您分析是为什么?
杨震教授:首先,文章中的“Physical activity”是指体力活动强度,体力活动强度并不等同于体育锻炼强度。其次,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有益健康的,但这种益处并不与锻炼强度正相关,锻炼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会适得其反,其中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
《医学界》:我们亚洲人相比起欧美人群来说,皮下脂肪储存很少,一般都是先从肚子(内脏脂肪)胖起来,您能不能结合这个特点,谈谈中国人应该怎样进行体型管理?
杨震教授:亚洲人群与欧美人群体脂分布差异机制不明,可能主要与遗传有关。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健康膳食,适宜的体育锻炼进行体型管理。
《医学界》:接下来有进一步的研究计划吗?比如专门研究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前期病人群的数据?
杨震教授:接下来我们会进行随访研究,观察随访研究结果是否与横断面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进行数据挖掘,观察腿围是否也与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等其他疾病相关。
专家有话说!
近来的研究提示躯干脂肪像内脏脂肪一样在体内代谢调节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腰和腿的粗细与血压显示出了相反的关联性,腰粗的人群,血压相对较高;而腿粗的人群,血压相对较低。
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先前发表的过多的上半身脂肪与较高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而较多的下半身脂肪与较低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肌肉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且是正常体重人群中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一定的肌肉量和良好的功能对维持健康稳态举足轻重。这一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进行体育锻炼有益健康的理论。
同时也建议超重和肥胖人群通过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做一些腹部减脂训练、腿部增肌训练进行体型管理,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杨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