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用药物选择注意事项之二

结合小儿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口服法 口服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幼儿用糖浆、水剂、冲剂等较合适,也可将药片捣碎后加糖水吞服,年长儿可用片剂或药丸。小婴儿喂药时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头略抬高,以免呛咳时将药吐出。病情需要时可采取鼻饲给药。

  注射法 注射法比口服法奏效快,但对患儿刺激大,肌内注射次数过多还可造成臀肌挛缩、影响下肢功能,故非病情必需不宜采用。肌内注射部位多选择臀大肌外上方;静脉推注多在抢救时应用;静滴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滴速。在抗生素应用时间较长时,提倡使用续贯疗法,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外用药 以软膏为多,也可用水剂、混悬剂、粉剂等。要防止小儿用手抓摸药物,误入眼、口引起意外。

  其他方法 雾化吸入常用;灌肠法小儿采用不多,可用缓释栓剂;含剂、漱剂很少用于小儿,年长儿可采用。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    

  按体重计算 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可算出每日或每次需用量: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需连续应用数日的药,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按每日剂量计算,再分2——3次服用;而临时对症用药如退热、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患儿体重应以实际测得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30 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 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按年龄计算 剂量幅度大、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由成人剂量折算 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为小儿剂量,此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故不常用。

  锡霞重点提示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都必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举例如下:新生儿或小婴儿肾功能较差,一般药物剂量宜偏小;新生儿耐受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则可以适当增大用量;重症患儿用药剂量宜比轻症患儿大;需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磺胺类药或青霉素类药物剂量应相应增大。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如阿托品用于抢救中毒性休克时的剂量要比常规剂量大几倍到几十倍。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