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衣服”下的伪装者

胰腺癌的各种表现:误诊很常见,消化、内分泌、肝胆、骨科医生要注意了! 

早期胰腺癌(Ⅰ-Ⅱ期)有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中位生存期可达到20个月,但发现率只有20%-30%;晚期患者只能进行姑息性化疗,但效果差,中位生存期只有6个月。看得出两者间有明显差别,可惜胰腺癌早诊率太低,这大大制约了治疗效果。

世界范围内如此低的早诊率,一方面是大众对胰腺癌认知不足,甚至对胰腺位置、功能等基本常识不清楚,很难在初期找对就诊科室。另一重要原因是医生误诊,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普通查体难以发现肿物;且胰腺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胰腺癌易被误诊为哪些疾病?

胰腺癌常见表现是腹痛、消瘦、黄疸,它有多个“花衣服”,喜欢伪装自己,常被误诊为胃肠疾病、糖尿病、肝胆疾病,甚至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

胰腺临近胃肠道,又属于消化器官,容易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肠胃不适、消化不良。我们发现,60%的患者为此做了胃镜,无结果或检查出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给予胃肠药物,但没有效果。 

有些患者因消瘦和血糖升高前往内分泌科,但血糖始终降不下来,消瘦程度也很剧烈。这种情况要高度关注,胰腺癌患者60%-70%伴有糖尿病。有些人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被认为是肝胆疾病,如肝炎、胆结石等,其实是胰腺肿瘤造成胆管梗阻,引发的梗阻性黄疸。

由于神经累犯,胰腺癌晚期疼痛强烈,很多人主诉腰腿疼,在骨科就诊,医生常排查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很少想到是胰腺出了问题。

临床上误诊案例特别多,所以除了大众认知,医生的鉴别能力也需提升。消化科、内分泌科、肝胆科、骨科首诊的患者很多,这些科室医生要警惕。基层医生也要转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诊治思维。

若想进一步诊断,可以做CT薄层动态扫描或核磁共振、PET-CT、超声内镜等,另外,液态活检(如循环肿瘤DNA、microRNA)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与低早诊率相伴的是,由于生活方式改变(高脂高热量饮食少运动等),胰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北上广。发病率增高,治疗效果没有提升,是胰腺癌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