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儿肌性斜颈







 

宝宝歪着头,你发现了吗?

——小儿肌性斜颈科普

概念

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俗称斜头、歪脖。临床主要以患儿头向患侧歪斜,前倾和颜面部旋向健侧,下颌转向对侧为特点,久之可致面部及头颅畸形等。随着年龄增长而症状加重,若不给予及时有效干预,常可导致颜面部相对变小,头颅发育不对称等畸形,甚至健侧半面部也可发生适应性改变,病久可出现颈椎畸形,转侧受限,胸廓受累。




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心身活动、社会适应能力等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多于生后1周至1月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肿块而来就诊,常发生在中下段多见。




本病其在婴幼儿中发病率为0.4%~1.9%。它与髋关节脱位、马蹄足并称为儿童骨骼肌肉系统中三大先天性畸形疾病。是小儿推拿科及矫形外科的临床常见病症。不包括视力障碍的代偿性姿势性斜颈、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及颈部肌麻痹引起的神经性斜颈。早期没有骨性改变,因此接受推拿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系由于怀孕时期胎位不正,产伤,宫内异常压力等原因,阻碍了单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给,造成该肌发生缺血性损伤,纤维化变性、挛缩、黏连而致胸锁乳突肌缩短,从而引起颈部倾斜,活动障碍,常伴有大小不等,质地坚硬,形状不一的肿块。肿块可于2~6 个月或数月后随肿块机化而消失。




推拿治疗




通过施以捏、拉、按、揉、扳等手法,调和经脉与经筋气血,缓解肌肉挛缩,促进肿块消散,利于头颈畸形的恢复。故手法不限于患侧,还应当根据肿块大小,歪脖症状轻重、病变累及颜面、五官、颈椎、胸廓等不同情况顾及健侧,“左右兼顾”方能顾此不失彼。且实践操作时应以舒适度为原则,局部患侧宜最后操作为宜。










另外,按揉相应局部腧穴可疏通经络,使气至病所,以助推拿手法效用,共奏行气活血、理筋通络、散结消肿之功,缓解局部胸锁乳突肌挛缩状态,有利于头颈畸形的恢复。一般年龄较小,病症不重者,单独应用上述手法按摩治疗手法即可。若包块坚硬、挛缩明显者,可配合辩证选穴局部围刺不留针及蜡饼热敷治疗以促使肿块消散,加强疗效。




善后调护

在积极治疗之余,我们建议家长在针对小儿肌性斜颈的患儿进行家庭护理时宜对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治疗完毕后,注意避风,保持颈部干燥,局部可配合温热毛巾隔层热敷,饮食以营养易消化为主,可按月份添加优质蛋白辅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及钙制剂。

2.日常生活中,搂抱、睡卧状态时,注意使患儿尽量保持头偏向健侧,颜面旋转向患侧。




3.家属可被动引导,参与治疗有利于纠正恢复。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采用与斜颈方向相反的动作和姿势以利于矫正。如针对3个月以内的患儿,家长应在小儿患侧喂奶、喂水,在患侧头顶上方用利用玩具、音乐等刺激训练,使患儿保持俯卧位主动抬头、患侧及健侧重复转向,锻炼颈项部肌肉力量,提高控头能力,有利于促进颈项部血液循环,促进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部的包块消退或挛缩部位的恢复。有研究显示此法可缩短病程,提高斜颈治愈率。

注意事项

患儿症状改善不单以胸锁乳突肌肿块大小判定推拿疗效,而应重视头部局部姿势活动情况以及病变肌肉性质软硬的改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待医师评估疗效明显后可指导家长操作手法后在家中自行治疗,给家属制定治疗方案,注意门诊定期复查,交代此治疗周期应至少坚持一年。切勿操之过急,求数日而愈而中断治疗。




小结

手法按摩是古代医学中极其高明的治疗手段之一,根据小儿“肉脆血少”、“稚阴稚阳”的生理之特点,根据患儿年龄,肿块大小软硬,颜面累及症状,巧妙组合八法是关键。辩证巧妙融合运用八法,配合作用方向及用力程度等综合因素,最终落实到专业医师的手法上。




小儿肌肤稚嫩、不耐攻伐,推拿常以滑石粉作为推拿介质。手法应轻巧深透,刚柔相济为原则,切勿粗暴以防局部皮损。借用一双血肉有情之手,以手当针,以指代药,采用推拿手法,内病外治,左右并治,外呼而内应。手法轻巧力专,柔中有刚,刚柔并济,方可使周身血液得通而病能自愈。

保守治疗应争取在1岁之前及早进行,如上述方法仍不奏效当以外科治疗为宜。




第一作者:朱玲(1988-),女,中医师,医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小儿推拿康复方向。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大道445号江西省中医院儿科老住院部8楼;邮编:330006;联系电话:13697088652;邮箱:lingmeimei.123456@www.yihu.com。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