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惠慈如何治疗足癣

足癣

   一、概念

足癣(俗称脚气)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儿童相对少见,青春期以后发病率增加,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二、病因

本病是由真菌(致病真菌为皮肤癣菌,90%以上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絮状表皮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三、临床表现

本病根据皮损表现可分为三种:

1、水疱型

在趾间、足底、足侧发生针头至绿豆大的深在性水疱,疱壁发亮、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水疱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的糜烂面,可继发细菌感染。水疱自行干燥后形成白色点状及环形鳞屑。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瘙痒。

2、角化过度型 为片状红斑,伴角质弥漫性变厚、粗糙、脱屑,表面覆有鳞屑,边缘尚清楚,中心纹理比较显著,触之有粗糙感。在足跟部形成较深的裂隙和鳞屑,疼痛出血。可向足背发展,形成有鳞屑的斑片。

3、浸渍糜烂型 又称间擦型。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湿润潮红,糜烂渗液,与念珠菌所致的指间糜烂相似。足的病变常发生在第三、四趾和第四、五趾缝间。由于该处皮肤较薄嫩,相互紧密接触,不透气,易潮湿,局部皮肤浸渍发白,呈腐皮状,揭开腐皮见鲜红色的糜烂面甚至裂隙,伴渗液,继发细菌感染、化脓,形成溃疡。有时发出恶臭,瘙痒难忍。

四、诊断

本病的诊断比较容易,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及真菌镜检或培养可确定诊断。

五、治疗

(一)水泡型和角化过度型脚气的

1、泡

采用含抗菌、清热燥湿、敛汗止痒成分的脚气浴包(水杨酸、鞣酸、苦参、大黄、黄连、蛇床子、百部、土槿皮、冰片等,本药房有代加工品)浸泡,渗入脚趾甲部位、角质化皮层,通过表皮层吸收,杀灭皮真菌(肤癣菌),增强疗效,降低复发率。

2、搽

泡脚后,晾干,搽盐酸特比萘芬凝胶(乳膏)/复方酮康唑乳膏于患处,持续2-4周可防止其复发。

3、喷

脚汗严重,需穿皮鞋、运动鞋等不透气鞋时,喷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于鞋内,杀灭鞋内藏匿的真菌(皮肤癣菌)。

(二)浸渍糜烂型的先使其糜烂面干燥后才能采取上述方法治疗。病情较重者可采用外用加内服药物(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治疗。

六、预防

1、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袜,每天更换清洗。

2、避免穿不透气之球鞋,要有两双鞋换穿,可以选择凉鞋。

3、不与他人共穿鞋、拖鞋及袜子。

4、脚底、趾间痒尽量不要用手抓,防传染于手指。

5、治疗勿自动停药,通常应在自觉好了后,继续用药数周,是能做真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好。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