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定,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西地兰、异丙嗪,地米米

二羟丙茶碱(常用名 喘定 规格 250 mg/2 ml)

  作用机制

  舒张血管、支气管平滑肌,能扩张冠状动脉和支气管;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以缓解喘息症状。也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一次250~750 mg,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日总量小于2 g。

  注意事项

  剂量过大时可出现恶心、呕吐、易激动、失眠、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甚至可发生发热、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多巴胺(规格 20 mg/2 ml)

  作用机制

  具有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量,升高血压。对周围血管有轻、中度收缩作用。对内脏血管有扩张作用,增加血流量,尤其是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使尿量及尿钠排泄增加,有利于改善休克时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适用于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充血性心衰。

  用法用量

  休克:静脉滴注开始剂量5 ug/kg/min,以后根据血压、尿量和临床状况调节,极量20 ug/kg/min

  注意事项

  使用本药前先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应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和一般状况,必要时监测CVP。可致血管过度收缩局部组织坏死、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

多巴酚丁胺(规格 20 mg/2 ml)

  作用机制

  盐酸多巴酚丁胺正性肌力作用比多巴胺强,对β2-受体和α-受体兴奋性较弱。治疗量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很少增加心肌耗氧量,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能降低心室充盈压,促进房室结传导。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引起的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

  加于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静滴,以滴速2.5~10 μg/Kg/min

  注意事项

  有头痛、恶心、心悸、胸痛、气促与心绞痛,严重的可有心律失常。

去乙酰毛花苷(常用名:西地兰 规格 0.4 mg/2 ml)

  作用机制

  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心脏电生理作用,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亦可用于控制房颤或房扑的心室率过快。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 洋地黄化:首剂0.4~0.6 mg,此后每2~4小时/0.2~0.4mg,总量1~1.6 mg用5%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注意事项

  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以下情况慎用:低钾、高钙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梗早期、肾功能损害。

呋塞米(常用名:速尿 规格 20 mg/2 ml)

  作用机制

  强效髓袢利尿药,适用于水肿性疾病、高血压、预防急性肾衰、用于高钾血症和高钙血症、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等。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 水肿剂量20~40 mg,高血压危象剂量40~80 mg,高钙血症20~80 mg

  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瘙痒、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引起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晚期肝硬变病人慎用,大剂量静注过快时,可出现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低钾、肝昏迷禁用。

异丙嗪(常用名:非那根 规格 50 mg/2 ml)

  作用机制

  能竞争性阻断组胺 Hl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能对抗组胺所致之毛细血管扩张,降低其通透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的喘息,适用于皮肤粘膜过敏、晕动症、麻醉和手术前后辅助用药等。

  用法用量

  肌肉注射:抗过敏25 mg/次,止吐12.5~25 mg/次;镇静催眠25~50 mg/次。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为嗜睡、口干、幽门梗阻、前列腺肥大、膀胱颈阻塞、闭角型青光眼、甲亢及高血压病人慎用。 急性中毒时可致嗜睡、眩晕和口、鼻、喉发干以及腹痛、腹泻、呕吐等。严重中毒者可致惊厥,继之中枢抑制。此时可用安定静注,忌用中枢兴奋药。

地塞米松(规格 5mg/1ml)

  作用机制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适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和严重过敏性疾病、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皮肤病、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肿瘤治疗及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眼部炎症等。

  注意事项

  长程使用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出现精神症状 并发感染 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