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病
春末夏初,患带状疱疹、偏头痛、胆囊炎的病人多起来了,症状多有口苦、咽干、头晕、目眩、两胁疼痛等。
中医之“胆”,不仅仅是“胆囊”,还包括胆经、人体两胁、决断力等等。常言所说“胆小”、“胆怯”等等,无非是说“胆”的决断能力不能正常发挥。凡胆小谨慎者,必善思维,自审意识强。胆汁分泌不足,人体脂肪则无法被充分吸收,人则反胃、烦躁。情绪压抑过久,人由最初的恼怒而变为懦弱痛苦,就会患胆囊方面的疾病。
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其实还是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睡觉特别晚,从来不睡子午觉(子时指晚上23点到凌晨1点;午时指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这种人以文字工作者居多。
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胆病,因为胆汁的分泌跟食物相关,过度吃饭和饮酒都会造成胆汁分泌的紊乱。
情志过度压抑和惊吓也会使得胆无法生发,造成胆囊方面的疾患。
中医认为,人的气不足会造成虚火过旺,而虚火会导致“津”(液体向外渗透)的功能过强,就会使饱和的胆汁溶液产生结晶,于是就产生了胆结石。
另外,蛔虫的钻入也是产生胆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预防胆病,第一要早睡,第二不可受惊吓,第三情志不可被憋,第四不可暴饮暴食。第五拍胆经。
中医认为,胆又主生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气一生发,全身皆生发。但拍胆经时一定不要忘了拍两胁。在拍两胁前,先捏揉两腋下的肌肉群或筋,会很疼,但把那松开了,人的胸、背、胃都会舒服,然后抬高两臂活动活动,这地方是个健身的关键,很少有人能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