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李元新:放疗后肠梗阻手术治疗有新招




 日前,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开展的“放疗后对出现肠炎肠梗阻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业务技术受到了患者的赞誉。

 据该院普通外科二病区主任医师李元新介绍,腹部及盆腔进行放射性治疗后的病人6到12个月时可能会出现慢性放射性肠损伤,进而发生不全性肠梗阻,导致腹痛、腹胀,饮食困难等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导致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虽然患者进行放疗避免了肿瘤的复发,但对病人而言,并发症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出现无疑为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由于该类患者放疗后,肠壁会出现小血管动脉内膜炎及纤维化等改变,放射线照射过的区域会在肠管之间形成瘢痕,在业界称为“冰冻盆腔”或“饼样融合”,实施手术分离难度很大。一方面,这类疾病时常会被误当作粘连性肠梗阻来诊治,手术医生对放射性损伤肠子愈合能力差病理学特点缺乏认识,对手术难度缺少心理准备,往往对病人造成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有过艰难手术经验和“灾难性后果”的手术医生对此病“畏之如虎”,采取非手术对症治疗,常常不能解决病人痛苦。鉴于此,总参总医院普外科李元新教授采用独特的手术策略,精准的手术技术对“冰冻盆腔”进行分离,将吻合口放在没有受过放射损伤的部位,独特的吻合技术,有效的防瘘技术和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是该类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性环节。

 目前,该类手术已开展了数十例,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正在形成专业化的外科中心,以期治疗过程路径化,手术过程程序化,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李元新教授简介

 李元新,医学博士,总参谋部总医院(第309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主任、普通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和解放军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导师,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总参消化普外肝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器官移植学会小肠移植分会会员、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创面修复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首席编委,《器官移植》和《中华移植杂志》杂志编委、《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编委。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华夏医学奖终审专家。

 李元新教授擅长复杂胃肠外科、小肠移植及腹腔多器官簇移植、腹腔镜微创手术、肠功能衰竭的诊治和外科营养支持。师从我国普通外科学界泰斗——黎介寿院士,在黎介寿院士领导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近二十年,在黎院士指导下诊治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复杂胃肠外科病人。南总普外研究所学习和工作的长期积累,使腹腔严重粘连的独特分离技术、肠瘘腹腔感染引流和消化道重建技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小肠移植高难度手术技术和外科营养支持技术等成为我们特色鲜明、能够解决疑难复杂临床难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形成了放疗后慢性放射性肠炎或腹部手术并发症导致的复杂肠梗阻和肠外瘘治疗的业界知名的重要技术特色,形成了腹腔结核和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结直肠肿瘤规范化的腹腔镜根治手术、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广泛腺瘤样息肉的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短肠综合症、腹膜后肿瘤技术专长。已成功救治多例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和危重胃肠外科病人,获得广泛好评。

 在长期的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中,选择了腹部外科中难度最大的技术——小肠移植及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作为自己专业技术研究方向,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师从全球最著名的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专家、国际小肠移植学会主席——Abu-Elmagd教授,回国后在黎介寿院士指导下,对小肠移植关键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小肠移植在我国实现重大突破。执笔撰写我国有关小肠移植的一系列管理和操作规范、诊疗指南、技术准入和随访系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能独立完成小肠移植的医生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完成小肠移植例数最多、手术质量最好的医生。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60余篇,参编《移植学》、《腹部器官移植手术学》等9部专著,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医学奖励共5项。(弓滟)

 



图1:李元新与同事一起研究患者病情



图2:李元新在做手术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