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

一、轮状病毒肠炎 1.认识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又名“秋季腹泻”, 大部分表现为突然发烧、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是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水分多,偶尔有粘液,没有腥臭味,没有血丝,每天3~10次不等,严重的每天达20多次。         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免疫力正常的孩子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3~8天可以自愈。                家长们要识别脱水的早期表现,如口干、小便量减少、眼窝凹陷,有些吃奶的孩子表现为不停地喝奶,这其实是口渴要喝水,出现这种情况要到医院检查。如果出现反复高热、腹胀、精神差、皮肤花纹等,或者出现腹泻严重、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明显少尿、无尿等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预防轮状病毒肠炎 ① 做好消毒,孩子的奶瓶、餐具要用消毒柜或开水煮沸消毒; ② 注意手卫生,换尿片后、冲牛奶前、喂奶前洗手; ③ 防止传播,不能与轮状病毒的患儿接触; ④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二、急性细菌性痢疾 1.认识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也是秋季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性肠炎。        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腹痛、腹泻,大便为脓血便或黏液便,大便次数多,每天10~30次,每次大便量不多,有里急后重的感觉。 2.预防细菌性痢疾 ① 避免与患痢疾的孩子接触; ② 细菌性痢疾通过“粪-口”传播,手的清洁卫生应该重视,饭前便后要洗手,改掉吃手指的不良习惯; ③ 注意环境卫生,苍蝇是传播痢疾的媒介,灭蝇灭蛆虫可防止疾病传播; ④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腐烂食物,冰箱的食物不能存放过久,生吃瓜果要清洗干净。                      三、手足口病 1.认识手足口病         秋季是手足口病高峰季节。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四肢红色斑丘疹、丘疹、丘疱疹。       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注意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现,如果有持续高热、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无力、惊跳、精神差、呼吸增快或不规则、出冷汗、手脚凉等,要考虑重症手足口病,必须马上去医院看病。 2.预防手足口病 ①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②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每日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③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④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被; ⑤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隔离; ⑥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对EV71型手足口病有预防作用,手足口病疫苗接种不一定产生100%的保护力。                  四、疱疹性咽峡炎 1.认识疱疹性咽峡炎        部分手足口病的孩子皮肤没有皮疹,只有口腔疱疹或溃疡,也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有发热、口痛、流涎、拒食等表现。因此,如果孩子突然不愿进食、流口水,家长要检查孩子口腔,看是否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         部分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经过1~2天,发现手、足、臀部丘疹、丘疱疹,也就是手足口病。所以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的不同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与手足口病相同,主要是注意卫生,避免接触患病的病人。                       五、流行性感冒 1.认识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儿童流感常起病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常伴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部分儿童可伴随腹痛、恶心、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        无并发症的流感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全身不适症状减轻,但干咳及乏力可持续1~2周。 2.预防流行性感冒 ①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② 流行期间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等; ③ 小龄儿加强营养,大龄儿要注意锻炼身体和适当休息,不要“开夜车”上网、玩游戏等,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④ 接触流感病人者预防性口服磷酸奥司他韦; ⑤ 接种流感疫苗有预防流感作用。 (如果你认为对你有用请关注一下,对大家有用请分享一下)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