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防治风湿病

今年春天风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什么 春雷一响,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枝蔓柳绿的季节到了。《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中医认为人禀风气而生长,春天万物生长靠的是风气,风气可以理解为生长的阳热的能量,人体是和谐的统一体,有五脏六腑,又有五体。风湿病自古又称痹病,痹由五体痹及五脏痹之说。五体指的是皮、肉、脉、筋、骨,五脏是心肝脾肺肾,从五脏到五体反应了疾病病位由浅入深的过程。人体五脏六腑和合,五体、五脏与自然界和谐统一。中医学认为肝属木,通于春气,肝主筋,风湿病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是内在肝肾之病的外在表现,首病在筋,久病在骨。而风湿痹病的成因,早在《内经》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春天正是多风季节,以关节为主的风湿病比较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加重,更易出现关节游走疼痛的现象,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这一类疾病,病机在于病人的肾精亏虚,而生热毒。如在冬季不注意调养,及收藏肾精,过劳导致肾精耗泄的话,比较容易出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临床表现,也就是冬天感受了六淫之邪,伏藏于体内,到了春天出现疾病活动的现象,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肌炎/皮肌炎、小血管炎等。另外干燥综合征病人津液不足,阴血不足,到了春天风邪游走更易耗伤津液,也会出现口干、眼干症状加重。 春天风湿病患者要注意什么呢? 其一,心情平和愉快。《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也就是说人体尤要顺应春天发生之气,精神放松,调节情绪,宽容待人,心情平和,若春天伤肝,到了夏天就容易感寒而致病从而加重风湿病病情,这与西医学对风湿病认识也是一致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病因不清,但流行病学显示重大的心理创伤,情绪刺激是导致发病或加重的原因。 其二,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中医学认为阴阳两种物质在人体是互根互用的,互相支持的,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同时《素问·生气通天论》还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如果过度劳累,耗伤阴精,则会影响阳气卫外抵抗邪气的功能,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感染外邪,同时因风湿病患者常用激素、慢作用药物或生物制剂等,本身就容易感染(包括细菌和病毒感染),如果过劳和熬夜更容易雪上加霜,有容易加重感染的倾向。 其三,合理饮食,忌食发物。合理的饮食对任何疾病的康复调养都很重要,早在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风湿病患者是慢性长期疾病,宜按照中国人金字塔形膳食结构安排饮食,少量的油脂,适量蛋白质,果蔬类和谷物依次增加,做到饮食合理营养丰富。然而春天是风湿病易活动,易复发的季节,要注意避食发物。中医的发物包括无鳞鱼、海鲜、羊肉、鹅肉等,具有辛温、辛窜,发散痼疾的作用,临床也常见到患者因食螃蟹、带鱼等而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加剧,另外研究发现煎炸油腻的食品可以加重炎症,也应尽量少吃。 2020年的春天注定与往年春天有所不同。唐代大诗人韩愈有诗曰:“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今春的北京真的应景!那么2020年庚子年之春风湿病患者还要注意什么呢?中医运气理论告诉我们,庚子年春天气候反复,在雨水、惊蛰、春分这三个节气(从2.19~3.20))可出现“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的状况,甚至到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3月20日~5月20日),气候会“寒气时至”,从而出现“关节禁固,腰痛”等症状。所以说庚子岁春天会经常有倒春寒发生,平素阳虚怕冷、偏寒体质、腰腿有旧疾和以关节肿痛为主的风湿病患者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暖。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