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尿毒症的重要合并症,为尿毒症病人死亡原因之一。此症状在临床较常见,病因复杂,病变为胃肠道多部位病变。主要病因有:

1、尿毒症患者常合并胃肠黏膜损害。患者血液中的尿素弥散到消化道,在尿素分解细菌的作用下使胃肠道氨含量增加,氨对胃肠黏膜损害引起糜烂、出血、溃疡。

2、尿毒症多伴凝血功能障碍。尿毒症时体内尿素、肌酐及胍类等毒素增多,影响血小板的粘附和生成,同时体内多抗凝物质降低,抗凝作用减弱导致出血。

3、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尿毒症时钙磷代谢障碍,血钙降低,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刺激胃泌素分泌,胃酸分泌增加,破坏了胃黏膜屏障。

4、尿毒症常合并贫血,胃肠黏膜缺血,黏膜自身修复差。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又可使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

尿毒症合并消化道出血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治疗尿毒症的基础病是关键。

1、进行充分合理的透析 一旦出现尿毒症,应早期进行血透或腹膜透析,有出血时应行无肝素透析。

2、及时输新鲜血液及富含血小板的新鲜血浆,可有效补充血小板第Ⅲ因子和凝血因子。

3、尿毒症时禁用或慎用可引起出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冬眠灵、安定、潘生丁、前列腺素E1等,以及纤维蛋白溶解酶抑制剂、磺胺类和广谱抗生素、中分子右旋糖酐。

4、尿毒症时若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阳性,应使用肝素。对贫血者可输注红细胞等缓解症状。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