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药,你吃对了吗?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作为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除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吃下去是由肠道吸收,经肝脏转化或代谢,再由肾脏排出体外。我们常吃的“胃药”也不例外。那么,这些常用药你都吃对了吗?怎样才能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轻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呢?

     临床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以抑酸剂、促胃动力药、粘膜保护剂等药物为主。根据患者病情,也可将促胃动力药联合抑酸剂和粘膜保护剂配合使用。以达到减少反流、缓解症状,降低反流物对粘膜的损害、增强食管粘膜抗反流防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不同种类药物,只有做到科学服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就谈谈五花八门的胃药到底该怎么吃: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均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这类药物药效持续时间长,在早餐前服用最佳。因为进餐后胃酸会大量分泌,餐前服药可以在进餐时起到较好的抑酸效果。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属于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体阻滞剂,服用此类药物需注意不可随意停药,如突然停药,胃酸分泌将很快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应遵医嘱采用递减法停药,避免在治疗期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超量、超长时间、以及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必利、甲氧氯普安(胃复安)、西沙必利等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进餐时药效恰好达到高峰,胃肠道在药物作用下开始正常蠕动,将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达喜)、枸橼酸铋钾、前列腺素E等,此类药物通过粘附于食管粘膜表面,在胃内形成保护膜从而提供物理屏障,同时中和胃酸,抵御反流的胃内容物对粘膜的损伤。这一类药物应当在餐后1小时服用,特别注意的是,在服用此类药物后应少喝水,这样可以有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另外,促胃动力药与粘膜保护剂不宜同时服用,以免减少粘膜保护剂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总而言之,每种胃药都有自己特殊的药理作用及代谢过程,因此想要保证疗效,同时减轻肝肾负担,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药物选择不同的服用方法。

目前,很多胃药都是非处方药,有时甚至无需医生诊治即可进行自我药疗,但作为药品,在使用时还是要十分谨慎,患者应提高自身用药知识,了解其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建议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药和药物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药物治疗出现副作用、不愿长期用药的患者,内科治疗失败的患者,反流导致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并发Barrett食管或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此类患者很好的选择。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是国内首家成立胃食管反流病专病中心的医院,是由汪忠镐院士一手创建起来的,吴继敏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在该领域的手术量已有2500多例,稳居国内首位,遥遥领先,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

       转载至胃食管医患联盟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