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药物在孕妇和老人中的应用:之四

老年人AR的治疗

AR影响超过65岁人群的比例到达20%。这些人群最常见的室内致敏变应原有屋尘螨、蟑螂和毛绒宠物,事实上老年人大部分时间也是待在室内。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年轻人。AR不仅损害睡眠质量,也能潜在改变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糖代谢及内分泌功能。

在给老年AR患者任何治疗之前,有一些方面需要考虑:

- 收集一个完整的临床病史,包括所有的合并疾病(例如肾脏和/或肝脏功能损伤、哮喘、COPD等);

- 任何药物治疗(慢性的、基于需求的….)不仅要考虑药物之间可能的作用,也要考虑依从性,一般处方的药物数量越多,依从性越低;

- 老年人往往对AR症状的感知会比较差;

- AR控制较差的话会加重慢性下气道疾病,尤其是哮喘;

- 如果不能产生及时的疗效也会导致依从性低;

- 一些药物的费用也会降低依从性;这需要考虑任何年龄段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合并的一些疾病,需要持续的药物花费;

- 激素恐惧”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尤其是在老年人当中。然而在美国一项2659例哮喘患者的研究中,老年患者对于口服激素和吸入性激素表现更少的担忧。

因此,为了实现症状的最佳控制并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正确对于老年AR患者开展药物治疗显得非常关键。

口服抗组胺药

临床推荐使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一定是适合应用于中老年患者的。事实上,第一代抗组胺药能够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H1受体而产生镇静、焦虑和降低反应时间,这在老年人中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它们不是选择性的只作用于H1受体。它们还作用于:a)血清素受体,引起食欲和体重的增加;b)肾上腺素受体,诱发头晕、体位性低血压;c)毒蕈碱受体,引起口眼干燥、视力模糊、尿潴留、便秘、窦性心动过速;d)心脏离子通道,引起QT间期延长和可能导致的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老年人往往也存在心脏疾病,因此具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样,前列腺肥大患者、膀胱颈梗阻或窄角型青光眼应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不管怎样,老年人的药物治疗存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问题,需要精确地评估共患病和多药物治疗,这些都可能产生药物与药物的作用。应该慎重考虑在老年人中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因为它们存在大量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反,最近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测量脑组织H1受体占有率研究表明,第二代抗组胺药比拉斯汀,非索非那定和左西替利嗪占有率最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并没有镇静作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但也有一些二代药物(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卢帕他定)是由肝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一个受损的肝功能或与P450细胞色素抑制剂同步治疗(酮康唑、红霉素、柚子素…)可引起血浆浓度增加,加剧其副作用。优先推荐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原因是它们有更好的安全性,因为它们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H1受体并且透过血脑屏障能力非常弱。它们还具有抗炎活性,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保证心脏安全性,药物有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氮卓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卢帕他定和比拉斯汀。关于这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西替利嗪和非索非那定在排泄的尿液和粪便中几乎完全不变,而95%的比拉斯汀分别在尿液和粪便保留不变的比例达到28%和66%。此外,比拉斯汀不作用于肝细胞色素。由于这些原因,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广泛的治疗价值,临床强烈推荐老年人使用。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