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精神性疾病的危害:之二

二、精神活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精神障碍及精神残疾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对于人类而言,心理发展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心理能力往往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或年龄段才能获得高效、高速、优质的发展。因此,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关键期”。关键期主要是就动物整体而言,而不单单只适用于人类。关键期是“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在此期间如果发展中的个体接受到适宜的刺激,就会展示出生来固有的某种适应性的发展模式。过了这一关键期,再给予同样的刺激使没有持久效应的”。

也有人认为,对于人类而言,这个所谓的“关键期”改称为“敏感期”更为合适。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或行为出现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环境影响特别敏感。敏感期的时间框架没有关键期那样严格和精确,过了敏感期某种发展还可能出现,但是培育更加困难”。

我理解,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人类精神活动的发展首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大略地划分出包含着彼此不同的主要发展任务的非连续性过程。一个人类成员个体的精神活动大约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当前”主要的发展任务。而且,这些发展任务的顺序和对应的年龄段是具有“时段特异性”的:错过了这个时段,其相应功能的发展水平就会显著滞后于他的同龄伙伴,甚至终其一生也难以弥补,始终与同龄伙伴等存在差距,进而导致该个体融入群体乃至社会的困难。中国俗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大概就是这种情形的准确写照。

基于以上认识,我根据发展心理学的一般原则和我个人对精神活动发展过程的理解,按照儿科学和通用的年龄段划分标准,以具有相对时段特异性的心理或精神活动发展任务或水平为尺度,梳理出不同年龄段个体心理或精神活动发展阶段的分段(图二),进一步分析精神活动发展在不同年龄段受到阻滞后所带来的后果。

图二  不同年龄段心理(精神活动)发展的主要任务

人生的第一个发展年龄段是婴幼儿期,年龄在出生后至3岁之间。这一阶段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是基于本能活动之上的适应。对应前述三个层次的精神活动,这一年龄段精神活动的发展内容基本上对应于前述第一个层次的基础性精神活动。这一年龄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饮食、睡眠、代谢废物的排泄等与本能活动有关能力的建立和习惯的养成,以保证个体从外部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获取生存下来的物质资源。次要的发展任务则包括一定程度的智力性精神活动,具体内容主要是充分探索个体与其家庭成员间关系和以家庭为核心的生存环境。

第二个发展年龄段是儿童期,大概为3至12或14岁前。这一年龄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探索自然环境和建立童年期需要建立起来的基本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探索家庭之外生存环境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开始了解外部世界的基本结构,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基本关系。这个发展年龄段大致上对应前述精神活动发展的第二个层次,其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起对自然环境和一般性人际关系的认识,有助于个体获得在家庭之外的环境中安全生存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环境和个体之间关系的理解越来越接近成年人对世界的认识,于是开始闯入后续的发展年龄段。

第三个发展年龄段是人类个体走向成熟、走向成年社会的关键阶段——少年期。少年期大致范围为12-14岁始、18岁甚至更大止。特别是近年来人类社会对成熟劳动力的标准提高、生育年龄推迟以及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集聚,人的社会成熟过程有推后的趋势。在这个年龄段,人类个体开始尝试进入成年人的社会,或者是尝试着学习成年人的社会运行模式。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少年人对成年社会模式的“见习期”。而且,由于人类是群居的社会动物,在这个阶段,人类个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愿望最为强烈,结识同龄伙伴的活动最为活跃。他们希望有尽可能多的朋友与其同行,也极强烈地希望有几个“死党”或“铁哥们儿”与其深入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也是形成“小团伙”(peers)。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可以结识足够多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而且,这个年龄段学会的社交经验和能力也是其走向成年社会社交活动的基础,对他们学习与更多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友谊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