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医生的自白
作为一名心身医学科医生,我感到很无助,无助于基层医生对医学心理学及其精神病学了解甚少,无助于人们对这个领域疾病认识欠到位。导致长此以来精神疾病患者有病耻感,影响疾病的及时诊治及其康复。谁能让大家更全面客观的了解这个领域呢?
我!心身医学科医生可以!至少可以尝试!
至今还清楚记得:XXX,女,41岁,江西省XXX县人,患者源于2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作性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伴频死感和失控感,继发不敢一人独自出门,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帮助,出现生命安全,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各项检查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当地医生就告知他这个病没有得治,就这样,患者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折磨,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作者到省城求知,在心血管医生的帮助下,找到心身医学科医生的我来会诊,当我告知她这个病有得治时,患者异常的高兴,她说她家里姐姐也是这样子的情况,要是我治好了她们的病,那我就是她们的福星,让她们的中年生活不再需要煎熬。第二天,她就把她姐姐叫过来看病,她姐姐不是很能理解,她极力说服她姐姐接受药物治疗(当然,她之所以那么积极的尝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住院期间她隔壁床的病友也是这个症状,经过为期一年多的治疗,现在已经完全控制啦)。现在时间过去了两个月,患者及其患者姐姐症状均得到很好的控制,复诊时,非常高兴,说我让她们获得了重生。上面这个案例让我异常震撼,基层医生对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让患者错失治疗的机会,间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这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医学心理学知识宣教重要性和艰难性。
喜欢互联网络的小青年来讲,在工作闲暇之余,我也会浏览浏览网页,尤其会关注医学心理学领域的动态,无疑发现:医学心理学知识宣教内容参差不齐,需要专业人员为大家普及医学心理学知识。
基于上述原因,我开始了我的日志历程,记录我工作的心得与体会,分享遇到的典型病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免费提供一些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让更多需要心理救治的人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得心理救助。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质疑我高调地在互联网上曝光自己的动因,甚至不相信会有三甲医院的心理医生能够主动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我理解现在社会上这种信任的缺失,包括大家经常看到媒体报道的医患关系,我不对这些现象做更多的解释,因为身处社会中的你应该懂得自己如何辨别事情的真相。我只是通过《一位心理医生的自白》告诉你们我想做的事情,不标榜雷锋,不标榜伟大。同时,我想说明,对于在网上曝光自己的身份也曾有过很多顾忌和疑虑,毕竟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也被无聊的人士骚扰过,被一些无聊的问题纠缠过。但是当听到病友由衷的感谢时,这种存在感和成就感让我觉得这么做是值得的。最后一点说明的是,因为每天都要上班,经常会有门诊和会诊,周末都还有门诊,时间和精力上确实有限,确实需要心理咨询的朋友我会尽量答复,同时也请考虑我的休息时间和作息,感谢大家的理解和配合。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通过我们的咨询交流进而成为生活中的朋友,更希望能有更多的心理医生加入进来,通过团队的力量为病友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救助服务。后续更多的尝试和努力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敬请关注我的个人空间和微信朋友圈。
个人简介
卢和丽 ,女,中共党员,精神病学硕士,江西省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从事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学临床与教学工作3余年。长期致力于高考及其中考,性心理、儿童行为等各种问题的咨询以及神经衰弱,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神经性厌食和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癔症等病的诊治。曾参与国家及其省级课题6项。学术论文10余篇。 相关媒体报道:
《开学季少数家长现空巢心理》---https://www.yihu.com/13/0905/08/980DLQRU00014Q4P.html
《夏天吃肉影响开车安全 专家称会造成司机情绪不稳定》----https://www.yihu.com/shehui/2013/07/02/20860816.html 《如何掌控自己的睡眠》----https://www.yihu.com/2039/2011-12-27/30129@www.yihu.com《如何调节情绪对人的影响》----https://www.yihu.com/2039/2011-12-27/30129@www.yihu.com《如何正确看待晕血的病人》https://www.yihu.com/2039/2011-12-27/30129@www.yihu.com 。。。。。。(待整理)
我是卢和丽,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身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精神疾病的诊治及其心理问题咨询,江西省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只是想通过互联网帮助更多需要心理救助的人,免费心理咨询可以联系QQ&个人微信号:113541321,我们的免费心理咨询QQ群:384208586,搜索iluheli或者扫面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