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脊柱病发病机理与手法治疗

力学脊柱病是指由于慢性和急性各种力学原因导致的脊柱周围软组织病变及脊柱骨关节失稳的一类疾病,多发生于脊柱各生理弯曲处,常见的如:颈椎病变、胸椎病变、腰椎病变,及相对发病较少的腰骶与骶髂关节病变。以下统一简称为脊柱病。

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安逸,脊柱病的发病呈增多趋势,越来越普遍。笔者通过近20年的临床接触、观察与思考,对其发病机理与手法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与大家分享。

脊柱病发病的一般过程大致可分为慢性和急性。

慢性发病一般由“肌——筋——骨”的过程发展而来;而急性发病则相反,是“骨——筋——肌”的发展过程。

而手法的三个层次:松肌、理筋、正骨,则分别对应了其不同的发病机理而治疗。正确选择相应的手法和适应症是治疗的关键。

先说说人的脊柱——骨架

脊柱由多块椎骨排在一起,周围有肌肉和韧带作为保护和固定,椎管内也有韧带加固,相邻的椎骨间有一定的间隙,软组织对椎体的固定作用要松紧合适,才能保持其活动度既不太大,又不太小,椎间关节有限度的活动度,使人体可以自如的俯仰、转身,又不会打乱关节之间的相对稳定。当椎体周围肌肉韧带松弛时,椎间活动度过大,则会出现脊柱失衡与不稳,出现关节紊乱,椎体容易向一侧倾斜、旋转等,当压迫相应的软组织、神经或血管时,会产生临床症状;如果椎体周围肌肉韧带过紧或长期反复劳损挛缩造成活动度过小,椎间关节间隙狭窄,则导致其间隙内走行的神经和血管以及软组织受压,也会产生各种临床症状。软组织受压会产生局部疼痛;压迫血管则出现供血不足,其相应供血区域怕凉;压迫神经则会出现放射痛,时间久了,逐渐产生麻木及感觉迟钝等。

失稳、紊乱、移位,是椎体关节的病情进展的一般规律。腰脱只是椎体间力学失衡的外在表现,其内在力学平衡的破坏才是导致发病的根本原因。

再说说人的软组织——肌肉、肌腱

人出生之后,肌肉力量左右、前后基本是平衡和对称的,但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功能不断分化,比如左右手,主力手使用的较多,与对侧力量差距会逐渐加大,日积月累,当其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脊柱产生影响。脊柱两侧的力大小不同,长期的牵拉,会导致脊柱逐渐倾斜向一侧,若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力都有不平衡的时候,则趋向于向某一个方向旋转。

肌肉与肌腱之间,是力学的传导和积累的关系,肌肉的紧张状态,会使其相应的肌腱也会收紧,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但长期的紧张状态,则会导致缺血劳损,肌肉和肌腱的弹性变差,这个过程如果积累多年,继之而来的就是纤维化、钙化,肌肉、肌腱变得紧张僵硬,没有弹性。局部会疼痛、关节活动受限。

脊柱病的进展——十级分类法

以上的生理过程,是人体脊柱发病的病理基础,笔者将脊柱病的发展过程按轻重程度采取十级分类法来划分。按照0~10来为脊柱病分级,零级为正常健康人体的脊柱,而10级是脊柱病很严重,只能通过手术才可以解决的最严重程度。1~4级为发病症状较轻微,没有软组织与骨骼的器质性改变,通过改变姿势或休息,症状就可完全缓解;5~8级则是发病症状较为严重,软组织与骨骼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器质性改变,通过休息或改变姿势,症状也不易完全缓解,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质量;9~10级则症状严重,软组织与骨骼的器质性改变严重,症状连续发作无缓解,应用各种非手术疗法都疗效不佳,影响自主行动,无法正常睡眠,只能通过手术缓解部分或全部病痛。

十级分类法中,从一级到十级也是疾病逐渐进展加重的过程,脊柱病在没有合理治疗与康复指导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大,病情呈现逐渐加重趋势。50岁以内的病人,脊柱病发展在五级以内居多;50~70岁的病人,脊柱病进展到五级以上者较多。

由于力学失衡造成的脊柱病,可以通过调整其力学紊乱来纠正,推拿按摩手法是很好的治疗方法,5级以内的病症通过手法治疗效果满意,可以完全康复;疾病进展到5~8级,应用手法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其肌肉、肌腱、骨骼已发生一定的器质性改变,故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有的力学平衡的状态,而9级和10级则不是手法治疗的适应症,只有考虑手术改变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以期缓解病痛。

慢性发病“肌——筋——骨”的过程

不良的姿势习惯造成肌肉的长时间紧张,日积月累使肌腱逐渐劳损、挛缩,弹性下降,接下来,其失衡的拉力使脊柱骨关节的稳定结构出现异常,椎体倾斜或旋转,临床上常见的脊柱侧弯即是这样的过程,椎体间的结构改变,长期的受力失常会导致过度受力的部位发生骨质增生。骨骼的问题,可以通过X线检查,可以看到椎体的局部增生和排列不齐等改变,而软组织的变化只有通过CT或核磁共振来检查,但有时也不能从影像上看到明显异常。

急性发病“骨——筋——肌”的过程

急性发病的过程多数是由于无充分准备的爆发力、外伤等造成的。突然的外力超出了脊柱周围软组织的承受范围,使骨骼发生位移,倾斜或旋转,肌腱和肌肉韧带等被暴力瞬间拉伤,骨骼原有平衡的力学结构无法恢复,伴有局部疼痛,而在疼痛的状态下,肌肉和肌腱会保护性的收紧,使得失常的椎体结构无法复原,肌腱的紧张会继发肌肉保护性的收缩,造成受伤部位的肌肉痉挛。急性发病多有明显的外伤过程,症状严重,活动受限,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腰扭伤就是这种类型。

脊柱病的手法治疗——三个手法层次的选择应用

松肌——釆用揉按拿捏、拍打震荡等手法使过于紧张的肌肉松弛;

理筋——采用点按、弹拔等手法使紧张挛缩的肌腱、腱鞘松解;

正骨——采用牵引、拉压、斜扳等手法调整异常骨关节位置关系,使其回复正常生理位置的手法。

无论是急性发病还是慢性发病,如果导致了骨骼原有的结构发生改变,笔者认为应以正骨为先,只有骨骼的基础结构捋顺了,肌腱和肌肉的紧张和挛缩则相应的很容易缓解,但在肌肉、肌腱过于紧张的情况时,应先应用松肌肉、理筋手法,将肌肉、肌腱适当松解之后,才有利于正骨手法的施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如病情轻浅,病变只停留在肌肉和肌腱层面,椎体之间结构未发生紊乱者,在手法的选择和应用上,只用松解肌肉和理筋手法即可,不需要应用正骨手法。

手法对于软组织的紧张状态可起到松解作用,但由于缺乏锻炼的废用性肌力下降、松弛,则只能通过病人自身的努力锻炼才能恢复,此时应用手法治疗,只能一定程度的改善局部血循环,因其肌力较低,对骨关节的固束作用不佳,如手法力量过重,反而容易破坏骨关节原有的稳定力学状态。通俗讲,手法较适用于紧张度高的软组织问题,而紧张度低的问题应该加强力量的训练才能得以改善。

软组织出现纤维化、钙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多不可逆,通过手法治疗也只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局部血循环,稍缓解部分症状而已。骨质增生是不可逆的,只要对周围组织无明显压迫,可不需处理。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