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早晚温差大,提防“心梗”找上门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设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受气候因素影响“心梗”的患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对50岁以上、患高血压及抽烟史的男性朋友,要特别小心“心梗”来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陈立娟主任医师指出,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症状时,千万不要强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冠心病八大危险因素知多少 记者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痛中心获悉,最近医院连续收治了15例突发心梗患者,这些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发病除了跟基础病有关外,还和最近早晚温差大有关。 哪些人群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 陈立娟主任医师介绍,冠心病有八大危险因素即 “5+3”——五种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三种不可防不可控的危险因素。 据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是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就冠心病而言,有高血压的病人其病患的发生率是没有高血压病人的5-6倍;血脂异常同样不能忽视,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增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患了糖尿病就等同于患了冠心病,糖尿病的代谢异常也会引发冠心病;吸烟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等心脏危机事件;肥胖是冠心病的导火索,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吃高脂高热量食物,久而久之体重逐渐超标而肥胖,容易患上冠心病。 性别、年龄以及家族遗传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女性受雌激素的保护,较男性而言,发作冠心病相对少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但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如果双亲被明确诊断了冠心病,那么子女冠心病的发生率将会增加。另外还和家庭遗传有关,这是不可改变的一种因素。  熬夜、压力大是猝死主要诱因 长时间的熬夜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而诱发心源性猝死。国外有报告指出每天花两小时盯着电视、计算机屏幕的人,罹患心脏疾病致死率是平常人一倍。“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大多在夜间12点至凌晨最多,等家人发现再就业为时已晚。”陈立娟主任医师介绍。 据悉,现代社会节奏在加快,很多中青年的生活、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等,都是猝死的诱因。身体经常处于超负荷疲劳运转的状态,或情绪过于紧张时,更易诱发“心梗”。专家介绍,猝死前患者可能会有一定预兆,有的人会感到短暂的心前区疼痛,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而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和胸闷,需要引起警觉。 抓住救治黄金时间 发生胸痛要尽早就医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发病120分钟内是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发病后60分钟内血管开通最佳。 为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治疗,就不能忽视“心梗”发作前的蛛丝马迹。其实,心梗患者在发病前或多或少都有过心绞痛症状,当时不留意,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最后演变为心梗。尤其是对50岁以上、患高血压及抽烟史的男性朋友,要特别小心“心梗”找上门。专家提醒,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尤其在劳累、运动后加重的情况,千万不要强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整理:健康报通讯员 崔玉艳 记者 程守勤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