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泰然处之

胸痛是指原发性胸部或由躯体其他部位放射到胸部的疼痛。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高危性胸痛和低危性胸痛,按照病因分为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

常见的高危性心源性胸痛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主动脉夹层;高危非心源性胸痛包括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今天小编主要整理了如何泰然应对高危心源性胸痛。

急性心源性胸痛处理流程:

第一步: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做好ECG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辅助检测。

第二步:分析采集的病史及临床资料,快速判定疼痛的病因(心源性or非心源性)以及危险程度(高危性or低危性)。

第三步:根据判定结果决定是否需纳入快速通道。

急性心源性胸痛鉴别要点:

年龄:年龄越高,发生心源性胸痛的概率就越大。

即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病史的病人发生胸痛时往往考虑心源性胸痛。

疼痛的部位:心源性胸痛的发生部位多数情况下在心前区以及胸骨正中,少部分在剑突下。

疼痛的性质:急性心源性疼痛往往是呈压迫样、刀绞样、灼热(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撕裂样(主动脉夹层)的疼痛,会出现濒死感,而非心源性疼痛例如神经官能症,颈椎病,带状疱疹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往往是像针扎一样,持续几秒钟便会缓解。

疼痛的时间:疼痛时间超过30分钟或持续时间更长,则要警惕ACS以及主动脉夹层,如果疼痛出现几秒钟,甚至瞬间消失,则考虑肌肉骨骼神经疼痛、功能性疼痛等。

疼痛的缓解:体位改变、活动后疼痛减轻排除心源性胸痛,若口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减轻,则考虑心绞痛。

疼痛的诱因:心源性胸痛多由过劳、便秘及情绪激动诱发。

疼痛的伴随症状:伴大汗、脸色苍白、血压下降或休克等症状,多见于心源性胸痛(主动脉夹层、AMI、主动脉瘤破裂)或者肺栓塞。伴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多由肺部疾病引起,伴随吞咽困难常见于食道疾病。

急性心源性胸痛的辅助检查

心电图:对于ST段抬高性心梗,ST段多呈弓背向上抬高,出现宽而深的病理性Q波,另外还会出现T波倒置;对于非ST抬高性心梗往往有两种情况:1.无病理性Q 2.无病理性Q波,T波倒置。

实验室检查:一般是通过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查。

超声心动图: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也有助于了解左室壁的运动和功能,诊断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失调等。

急性心源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诊断: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史、辅助检查一般可快速作出诊断。

ACS治疗原则:首选治疗是急诊PCI,尽快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超过行PCI的黄金时间后需采取药物溶栓。

一般治疗:

1.监护(休息、吸氧、监测和护理)

2.解除疼痛:注射杜冷丁/吗啡:硝酸抑制剂等。

3.抗血栓治疗:应用拜阿司匹林,波利维或倍林达。

4.消除心律失常,控制血压防止休克。

主动脉夹层治疗原则:阻止主动脉夹层的进展,进而降低分支血管受损或主动脉破裂的发生率。A型主动脉夹层首选急诊外科手术,无并发症B型主动脉夹层可考虑内科治疗。

在临床上遇到急性胸痛的患者,必须快速准确的鉴别出胸痛的病因,以便做出正确的治疗。在张勇老师讲解的《急性心源性胸痛的诊断及处理》视频中,还涉及到主动脉夹层的分型以及ACS的原理,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