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异物的处理

上消化道异物是指在上消化道内不能被消化且未及时排出而滞留的各种物体,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占急诊内镜诊疗的4%。若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关于常见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方式内容摘自《中国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专家共识意见》,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上消化道异物主要包括短、钝异物,长异物,尖锐异物,金属性异物,腐蚀性异物,磁性异物,食管内食物团块,毒品袋等,其内镜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详见表1。

1.短、钝异物:绝大多数短、钝异物可通过异物钳、圈套器、取石网篮、取石网兜等取出。若食管内异物不易直接取出,可推入胃内调整方位后再试行取出。胃内直径≥2.5cm的短、钝异物较难通过幽门,应尽早内镜干预;直径较小的胃内或十二指肠内异物若无胃肠道损伤表现,可等待其自然排出,若停留3~4周以上仍无法排出者,须内镜下取出。

2.长异物:长度≥6cm的异物(如笔、牙刷、餐具等)不易自然排出,常用圈套器或取石网篮钳取。对于胃内较长异物,可将外套管置于食管-胃交界处,钳取异物后平稳退入外套管内,以免损伤黏膜。

3.尖锐异物:鱼刺、禽类骨头、义齿、枣核、牙签、回形针、刀片等尖锐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于易损伤黏膜、血管而导致穿孔等并发症的尖锐异物,应急诊内镜处理。内镜下取出尖锐异物时易划伤消化道黏膜,推荐使用保护器材以降低黏膜损伤风险。

(1)义齿:进食、咳嗽、说话时,患者不慎脱落义齿,而后随吞咽动作进入上消化道,两端附有金属卡环的尖锐义齿易嵌顿于消化道管壁,取出难度较大,常规内镜处理失败者,可在双通道内镜下联合使用多个钳取器械尝试取出。

(2)枣核:误吞枣核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嵌顿于食管的枣核两端尖锐,较短时间内即可导致黏膜损伤、出血、局部化脓性感染等并发症,应急诊内镜处理。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枣核若无胃肠道损伤表现,绝大多数可在48h内排出体外,无法自然排出者应尽早取出。

4.金属性异物:除常规钳取器械外,金属性异物可尝试在磁性异物钳吸引下取出。危险性较大或取出难度较高的金属性异物,可在X射线透视下行内镜处理。硬币是儿童中最常见的金属性异物,虽然食管内硬币大多数能自然排出,但建议择期内镜处理,不易取出者可推入胃内;胃内硬币若无症状,可等待其自然排出,停留3~4周以上未排出者,须内镜下处理。

5.腐蚀性异物:腐蚀性异物易造成消化道损伤甚至坏死,确诊后应急诊内镜处理。纽扣电池是最常见的腐蚀性异物,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损伤食管后可能造成食管狭窄,须在数周内复查内镜,若狭窄形成,应尽早扩张食管。

6.磁性异物:当多个磁性异物或磁性异物合并金属存在于上消化道内,各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压迫消化道管壁,容易造成缺血坏死、瘘管形成、穿孔、梗阻、腹膜炎等严重的胃肠道损伤,须急诊内镜处理。单个磁性异物也应尽早取出。除常规钳取器械外,磁性异物可尝试在磁性异物钳吸引下取出。

7.食管内食物团块:食管内食物团块可在内镜下取出或推入胃内待其消化后自然排出。不易完整取出的食物团块,可用异物钳、圈套器等捣碎后再行处理。除使用钳取器械外,部分异物可尝试外套管或透明帽负压吸引下取出。潜在食管病变(如嗜酸性食管炎、食管动力障碍、食管狭窄等)是发生此类疾病的高危因素,以嗜酸性食管炎最为常见。内镜操作时应评估食管狭窄情况并在异物滞留部位的近端、远端钳取部分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活检确诊嗜酸性食管炎者,不论是否存在食管狭窄,质子泵抑制剂和(或)抗嗜酸性食管炎治疗4~8周后再行内镜检查;食管狭窄而活检结果阴性者,可行食管扩张以降低复发风险;检查均无异常者,建议定期随访。

8.胃结石:植物性胃结石、毛发性胃结石、胃乳石分别由植物、毛发、奶粉在胃内聚集、沉淀后形成。体积小、质地松软的胃结石可用药物溶解后等待其自然排出。保守治疗失败者,首选内镜下取石。因体积较大而难以在内镜下直接取出的胃结石,使用异物钳、圈套器、取石网篮等捣碎后再试行取出;质地较硬而无法捣碎者,可考虑经内镜切割碎石、激光碎石或高频电碎石治疗。

9.毒品袋:毒品袋破裂后会造成致命危险,为内镜处理禁忌证。无法自然排出或怀疑毒品袋破裂的患者,应积极行外科手术。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