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早期胃癌如何治?

日前,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的第13届国际胃癌大会上,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霍志斌主任、李华博士受邀进行3项胃癌相关研究成果壁报和口头汇报交流。作为唯一的来自中国地市级医院的受邀团队,他们的研究有何过人之处?为此,我们邀请霍志斌主任做介绍。 一般而言,早期胃癌可通过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根治。但对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言,外科手术也增加了患者的组织创伤和并发症发生。  早期胃癌治疗方式仍有争议 内镜技术不仅能使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6%~99%,同时还具有患者依从性较好,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等优点,已经越来越被临床广泛接受。 目前,常用的内镜下微创治疗主要有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SD由EMR发展而来,是为了避免EMR在肿瘤浸润和面积大小方面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ESD的单通道内镜可实现对深达固有肌层的病变部位进行一次性整体切除,同时还可提供准确病理分期,以尽量减少后期复发。 然而,有学者认为,因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转移率较高,传统的胃癌根治术是必要的。但由于约96%实施了胃癌根治术的未分化型早期黏膜内癌患者最后都被证实不存在淋巴转移,因此对这部分患者来说,进行胃癌根治术又可能是过度的。 预测淋巴结转移可协助临床决策 对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应先确定淋巴结转移风险,再确定哪部分患者可进行ESD治疗而非传统根治术,就可以避免对这部分患者的过度治疗。 笔者所在团队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比较,通过Meta分析,证明其有相同的效果;其次,通过回顾性分析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期发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大小;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建立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数学模型方程评分,该种评分可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和低危组;最后通过前瞻性临床验证研究证明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研究结果显示,我们术前可通过临床检查评估肿瘤直径大小和癌浸润深度,但是否存在淋巴管癌栓则需要通过ESD术后送病理学组织检查才能明确。当肿瘤直径≤2厘米,仍然有一定的淋巴结转移风险,ESD术后标本还是应送病理以明确是否存在淋巴管癌栓。肿瘤直径、是否存在淋巴管癌栓、癌浸润深度这三个预测因素经过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方程评分后,评分≤34分为淋巴结转移低危的患者,提示ESD切除足够,长期随访即可;>34分则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应追加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在ESD操作过程中,临床医生还需要加强与病理科的合作。因为只有基于正确的病理结果,临床医生才能给出精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惠及患者。在早期胃癌治疗方面,多学科合作模式是趋势,对于疾病的诊疗有重大的意义。   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微信公众号 文: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  霍志斌 编辑:刘洋 管仲瑶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