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并非都“喘”,认识误区导致久病不愈

哮喘认知误区哮喘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的发作约半数以上集中在上半年的4—5月间。近20年来,哮喘患病率有所增加,仅儿童哮喘患者就多达1000万。而大部分人却对哮喘缺乏科学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有人把哮喘当作其他疾病,有人却把其他疾病当作哮喘,耽误了治疗。约10%左右的患者实际上只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哮喘。

误把牛奶引起的哮喘当上火 家长平时所说的喝牛奶上火其实就是所谓的过敏。1岁以下儿童因牛奶、鸡蛋、豆奶过敏引起的反复哮喘病例数不断增加,牛奶过敏引起的反复哮喘达60%以上。如果以牛奶喂养的孩子,经常出现上吐下泻、哮喘反复发作、湿疹、特异性皮炎等症状,应高度怀疑为牛奶过敏,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做牛奶特异性IgE检测,确定是否为牛奶过敏。在2004年—2009年的6年里,住院哮喘儿童增加了4.4倍,其中一个现象就是,1岁以下儿童的哮喘病发,主要原因是喝牛奶引起的。

误把哮喘当感冒 哮喘可与变应性鼻炎同时存在。一些婴幼儿发病的最初症状是流涕、反复或持续咳嗽,或在呼吸道感染时伴有喘息,很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因此,如果患儿反复“感冒”,每次都发展到下呼吸道、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或具有过敏性湿疹、变应性鼻炎,父母或家族中有哮喘病等过敏史,应考虑哮喘的可能,千万不能一味按单纯呼吸道感染无休止地使用抗生素及感冒药。“患有湿疹的儿童易患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继而引发哮喘。因此,当儿童反复出现湿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专家强调。

误以为不接触病毒不容易得哮喘 专家认为,来自大家庭、早期入托和曾经感染结核、麻疹的孩子,其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来自小家庭、晚期入托、从未感染结核和麻疹的孩子。目前,不少儿童患哮喘,其原因是2岁前没有机会多次“接触”或者感染病毒细菌,如伤风、肠胃炎等。“其实,每次接触病毒细菌都会令孩子身体作出调节,从而使免疫系统得以发展平衡和成熟,降低日后患哮喘的机会。”专家说。儿童哮喘发病率逐年递增,除了遗传的体质因素外,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导致儿童哮喘高发主要与三大环境原因有关:一是家居环境奢侈,地毯、窗帘、帷幔等物品使居室拥挤、变暖,孳生螨虫;二是卫生状况太好,细菌感染减少,再加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使孩子长大后出现变异性疾病的机会增多;三是体育锻炼减少,肥胖儿童越来越多。

误认哮喘都会“喘” 哮喘的症状也不是非得有喘才称为哮喘,有种哮喘叫“咳嗽变异性哮喘”,只有咳,没有喘,干咳为主,夜间及凌晨发作明显,抗生素无效。还有“运动性哮喘”,平时无症状,只有在剧烈运动后才出现咳嗽气短或喘息。这一种不典型的哮喘在年轻人和儿童中不少见。“例如一些学生和同学一起跑步,跑着跑着就跑不动了,停下来觉得胸闷。还有的小孩,哭着哭着突然不哭了,变成不停咳嗽。这两种现象如果经常出现,有可能也是哮喘。”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