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

首先,明确一下肠梗阻的概念: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病理因素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通过时受阻,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起病之初,肠梗阻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而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典型的肠梗阻诊断并不难:

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四项主要症状;腹部检查可见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或消失;腹平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可见肠腔明显扩张和多个液平面。一般肠梗阻发生 4-6 小时后,X 线就可显示肠管内气体,立位可见气液平面。梗阻部位越低、梗阻时间越长,肠腔扩张越明显。梗阻以下肠腔则表现为萎陷、空虚,或残留少量粪便。

图 1. 肠梗阻 X 线表现。左图示腹平片表现为气液平;中间图示仰卧位 X 线表现为腹腔肠管胀气,环状襞突出(白色箭头);右图示侧卧位 X 线表现为气液平(箭头所示)

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肠梗阻

根据年龄、病史、体征、相关影像学检查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临床上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多发生在既往有过腹部手术、损伤或炎症的患者。嵌顿性或绞窄性腹外疝是常见的肠梗阻原因,所以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应仔细检查各可能发生腹外疝的部位。结肠梗阻多系肿瘤所致,需特别提高警惕 。

图 2. 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包括疝、肠粘连、肠套叠和肠扭转(图片来源于 medicotips 网站)

新生婴儿以肠道先天性畸形为多见。2 岁以内小儿,则肠套叠多见。蛔虫团所致的肠梗阻常发生于儿童。老年人则以肿瘤及粪块堵塞为常见。

肠梗阻的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矫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并解除梗阻。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其基础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抗感染治疗等,大家应该都很明了,罗子就不赘述了, 下面就几个需要注意的点给大家提一下:

1. 腹部急症慎用 镇静剂、解痉剂等一般对症治疗,不轻易应用止痛剂,以免影响病情的观察,未能排除肠坏死、肠穿孔等不用灌肠和泻药。

2. 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争取在肠坏死以前解除梗阻,恢复肠管血液循环,因此正确判断肠管的生机十分重要。如在解除梗阻原因后出现下列表现,则说明肠管已无生机:

(1)肠壁已呈黑色并塌陷;

(2)肠壁已失去张力和蠕动能力,肠管皇麻痹、扩大、对刺激无收缩反应;

(3)相应的肠系膜终末小动脉无搏动。

对可疑肠梗阻坏死患者,可用等渗盐水纱布热敷,或用 0.5% 普鲁卡因溶液作肠系膜根部封闭等。倘若观察 10-30 分钟,仍无好转,说明肠已坏死,应作肠切除术。

如果实在一时无法判断肠管生机,特别当病变肠管过长,切除后可能会引起短肠综合征时,可暂将其纳入腹腔,缝合腹壁,并于 18-24 小时后再次行剖腹探查术。并在此期间内严密观察,一旦病情恶化,即应随时即刻行再次剖腹探查。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