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正确认识痛经和有效防治痛经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末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痛经虽不能致命,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女性是深有体会的,每月一次的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它伴随经痛着女子进入青春期,度过漫长的生育年龄,直到进入更年期。所以如何愉快而健康地度过经期,对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不少女性她们错误地认为,痛经是月经周期的自然部分,故默默忍受,还有些少女不是她们没有病痛,也不能说她们讳疾忌医,而是不好意思将自己的青春秘密暴露在医护人员的面前。同样,她们宁可忍受某些痛苦,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父母,不少女患着一种难以启齿的病痛。随着科学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相信患有病痛的女性会直面人生,积极自我保健和治疗,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新女性。

虽然引起痛经的原因很多,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但是受凉、饮冷是其中不可忽视的诱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年轻女性为“美丽冻人”而不注意防寒保暖,为了追求一时的“冰凉爽口”而嗜食生冷,最终导致痛经和不孕不育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年轻女性的生活带来无尽的烦恼。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寒邪,有效的预防痛经的发生呢?除了注重自我保健,经期要防寒保暖,避免淋雨、下水,忌食生冷食品;情绪稳定,精神愉悦;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适度参加运动锻炼,但忌干重活及剧烈运动外。中医药具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我们看看中医是如何认识痛经的。中医认为痛经的病机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所谓“不荣则痛”主要是指气血亏虚不能滋养胞宫导致的痛经,“不通则痛”主要是指寒邪凝滞和瘀血阻滞导致的痛经。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凝滞,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无论是阳虚温煦失职,还是阴寒凝滞均可导致寒凝经脉出现痛经。而且在治疗上主张“温通经脉”、“温经止痛”。中医重视阳气,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就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强则寿,阳衰则夭”。现代医学也证明女性在排卵期后至月经前以及在性成熟期体温相对增高,对于促进受孕和正常的月经非常重要,而体温的维持依赖人体的阳气。因此,女性一定要注意保护自身的阳气。对于轻微的痛经,只需日常生活调理就可以缓解,而对于比较严重的痛经就应该及时找医生调理。中药调理最大的优势就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通过个体化的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