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血痨是什么意思
古有风、痨、臌、膈四大病证,病情复杂,皆属难治。其中痨病属于一种慢性消耗性的疾病。对于血痨有几种理解:首先认为它是一种虚劳病特殊证候,属于一种“干血痨”,是指虚火久蒸,干血内结,以经闭不行、骨蒸潮热、身体羸瘦等一系列虚损性病症,是一种中医的病名,因为内有干血,常有肌肤夹错,两目黯黑等,常因不能饮食,饮食所伤,忧愁,思虑所伤,房老,饥饿所伤,过度劳累所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属于虚劳病。
还有一种认为是结核性咯血,在现代抗结核药物出现以前,痨病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几乎属于不治之症,常表现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以及身体逐渐消瘦。
还有一种理解,对应着现代医学的血液系统的肿瘤,如血癌,最好的方法是骨髓移植。
还有一种干血痨,妇产科的病名,是虚火久蒸,而致肝血内竭,经闭不行等虚损病症,出自《金匮要略》,多由五劳所致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至于新血难生,经血不得外荣所致,症见经闭不行,骨蒸潮热,身体羸瘦,不思饮食,肌肤夹错,面目暗黑等,治宜活血行瘀,清其郁热,一般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等。
临床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不同的疾病,只要出现了相同的证候表现都可以采用异病同治,同一种疾病,如果出现不同的证候表现,也挡分型施治。所以血痨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的虚损性疾患,常见血虚、血燥、血瘀等多种虚损性的疾患,病情复杂,病程较久,缠绵难愈,治疗起来较为困难,预后不佳。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