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新“肠”识
肠道为何一到天热就脆弱?其中原因有三——①温度偏高导致细菌污染,剩饭剩菜、熟食加工不当,储存时易被细菌感染,食后继而影响肠道;此外,蟑螂、苍蝇此季较为活跃,有了虫媒的“助纣为虐”,病原体更易传播。
②时鲜水果大量上市,市民生食蔬果的机会大大增加,生食较熟食更易诱发疾病。
③冷饮的刺激不可避免。寒冷会导致肠道壁上平滑肌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过多食用冷饮,低温刺激下平滑肌收缩明显加强,甚至发生痉挛,造成疼痛。寒冷还会导致肠运动增快,正在进行消化的食物在肠内通过速度加快,继而影响营养吸收,造成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出现腹泻。与此同时,许多人贪凉、空调温度开得较低,人们进入寒冷空间后血液易分布到肌表来御寒,导致肠胃血供相对减少,黏膜修复受到影响。
护“肠”降暑不忘祛湿
中医将外感邪气归纳为“六淫”——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
夏秋之际,“暑”“湿”二邪所主导。暑邪致病有明显的节令性,其特点有三: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③暑多夹湿。
谨记饮食五字原则
夏秋之际想要“肠”健康,饮食必须把好关。
正所谓“温、软、淡、鲜、少”五字原则。
①温,是少吃冷食,温暖的食物易被消化。
②软,是食物要柔软,烧烤、煎炸类食物不容易消化,清蒸或水煮的食物反之。
③淡,第一层含义即“味道淡”,不仅包括不要进食过于辛辣食物,还要注意过甜、过咸食物,后两者易增加胃酸,对有胃部基础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来说尤当注意。淡的另一层含义是“清淡”,即减少高脂食品的摄入,如动物内脏、五花肉等,新鲜蔬菜、瘦肉、鱼、鸡蛋等则比较可取。
④鲜,是指饮食要新鲜,剩饭剩菜容易被细菌污染,少碰为妙。
⑤少,少量多餐之意。控制好进食量,不宜过饱等,不要让胃肠超负荷工作,这样使每次工作都能及时优质完成。
“情绪器官”需呵护
除却饮食原则,一些生活细节同样可以避免肠道紊乱、染病。
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劳累,会破坏机体免疫平衡,休息不足使肠胃修复时间欠缺、屏障机制受损,易引发炎症。如遇到睡眠不足的情况,不妨吃完中饭打个盹,补充一点睡眠。
②适当运动并排汗。许多人视夏季运动为畏途,认为高温下出汗多,心肺功能会受影响,难以持续、易受伤。其实大家可以选择在温度合适的环境内运动,比如,清晨或傍晚运动,或者在恒温的健身房内运动等。其中,游泳不仅可提高心肺功能,还有利于塑形,在运动中不损伤膝盖,同时可以消暑,是夏季运动的首选。
③心态平和。心理问题被认为是许多疾病的诱因,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引起健康问题。夏秋之际,炎热依旧,工作生活节奏本来就快的都市生活加上炎热带来烦躁、汗流浃背,使得负面情绪滋生。典型的表现是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这种病会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诱发,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者便秘等,良好心境有利于缓解这类疾病。
④戒烟。许多人不能理解吸烟与胃肠疾病的关系,他们以为,尼古丁只是吸到肺里,不会对胃肠造成伤害,这是认知误区。尼古丁进入血液后,会引起幽门关闭不全、胃酸返流现象,还会加重酒精、非甾体抗炎药(如感冒药片、止痛片等)对胃黏膜的损伤,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因此,呵护肠胃,不妨从放下香烟开始。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98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