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慢阻肺吗?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我们熟知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阻肺关系密切。当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则能诊断为慢阻肺;如患者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而无持续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慢阻肺。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公布的关于慢阻肺的“重要事实”

●慢阻肺是一种阻碍正常呼吸的致命肺病,它不仅仅是“吸烟者所患的一种咳嗽病”。

●2004年,全世界估计有6 400万人患有慢阻肺。

●2005年,>300万人死于慢阻肺,相当于当年全世界所有死亡的5%。

●将近90%的慢阻肺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慢阻肺的原发性原因是烟草烟雾(通过烟草使用或二手烟雾)。

●由于在部分高收入国家中妇女烟草使用的增加,慢阻肺现在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几乎是相同的。

●慢阻肺无法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减缓疾病的发展。

●如果没有消除危险,特别是消除接触烟草烟雾危险的干预措施,预计未来10年中因慢阻肺造成的死亡将增加>30%。

不要忽视呼吸困难和活动能力下降

人们一般都认为慢阻肺这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应该会有临床症状。但从实际调查来看,发现患有慢阻肺的人群中仅有64.5%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典型症状,还有约1/3的人群没有症状,但是他们已经出现了肺部的功能性改变,甚至结构破坏,慢阻肺病情正在不断加剧。

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最“不动声色”的“杀手”。因为肺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疾病进展比较隐匿,常不为人察觉,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慢阻肺最大的问题是漏诊和误诊。慢阻肺患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已多属于中晚期,肺通气功能已损害>50%,而中晚期慢阻肺发生感染后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的概率明显增加,5年内死亡率可以高达30%。

“基本检查”在基层虽未普及,但可选择其他方法进行初筛 专家建议人们应该密切关注和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在爬楼梯、遛狗、做家务或者逛街买东西的时候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虽然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基本检查”,但目前这项检查还没有广泛地普及,特别是在基层。

临床上,可以用以下简易方法进行早期初筛:

①你经常咳嗽吗?

②你经常咳出黏痰吗?

③你在爬楼梯、遛狗、逛街购物等日常活动时,比同龄人更容易呼吸困难吗?

④你年龄>40岁了吗?

⑤你吸烟或曾经吸烟吗?

如果以上5个问题有3个的回答是“是”,则有可能已经患上了慢阻肺,应该进一步行肺功能检查确诊。

知识链接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简单、易行、价廉,受检者要做的就是吹一口气,这很像 体检时的肺活量检测。肺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有最大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如果FEV1/ FVC<70%,则可以诊断为慢阻肺。

建议:>45 岁人群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高危人群,如吸烟人士、反复咳痰、气短、长期接触粉尘、有家族病史者更要警惕,应从40 岁就开始检查肺功能。

治疗慢阻肺,绝不能见好就收

很多患者会在一个阶段治疗之后中断继续治疗,自以为只要不发作就没事了。事实上,每次病情加重都对心肺功能造成“叠加”损害,导致患者健康状况恶化。所以,即使是处于稳定期的患者也应该坚持长期治疗,适度进行康复训练。

据了解,慢阻肺患者1次急性加重的住院费用会高于日常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噻托溴铵1年的用药花费,且通过长期坚持规范用药,可大大降低慢阻肺的死亡率。

在基层就诊的慢阻肺患者往往是稳定期和轻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避免或防止吸入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药物治疗,氧疗,通气支持,康复治疗等。

规范用药,防止病情雪上加霜

切莫忽视药物安全性,过度依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基层医院的医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培训,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随意性大,缺乏对剂型、剂量和疗程的控制。比如,有的慢阻肺患者长期小剂量口服泼尼松,疗程>1年,有的甚至间断性使用疗程>10年。而我国指南并不推荐对慢阻肺患者采用长期口服激素及单一吸入激素治疗。

另外,以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使用的吸入型激素为例,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减少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吸入激素会显著增加口咽部真菌病和声音嘶哑的发病率。事实上,吸入型激素也不是所有慢阻肺患者防治的首选,指南建议,长期规律地吸入激素适用于FEV1占预计值<50%(Ⅲ级和Ⅳ级)且有临床症状及反复加重的慢阻肺患者。

因此,应该全面衡量利弊后,考虑是否需要在维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用吸入激素。

理清炎症与感染的关系,切勿滥用抗生素

慢阻肺最基本的炎症诱因是有害气体的刺激(如烟草烟雾),不是细菌感染。感染是炎症的主要有害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诱因。有的医生没有搞清楚炎症与感染之间的辩证关系,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过度医疗。

临床上,慢阻肺分为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在急性加重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是缓解病情的关键,而在缓解期是不宜使用抗生素的。当慢阻肺症状加重,特别是有脓性痰液时才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应依据患者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及常见的致病菌,结合患者所在地区致病菌及耐药菌的流行情况,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疗程为5~10 d。

知识链接

两招帮你“轻松呼吸”

慢阻肺患者在缓解期进行全身锻炼和以下呼吸肌局部锻炼,会对病情大有帮助。在此,介绍2种锻炼方式。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锻炼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以提高呼吸效率。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是通过增加呼气出口阻力,减少呼吸道内压力下降速度,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利于肺泡气排出并防止肺泡萎缩。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时口唇收拢,呈吹口哨样,尽力将气呼出,以改善通气。呼吸需按节律进行,吸与呼时间之比约为1:2或1:3。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