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吃甜食,给还是不给?

甜食对孩子有无穷的诱惑。如果孩子就喜欢吃甜食怎么办?到底是给,还是不给呢? 吃甜正面论 给!给!给! 孩子胃口小却活泼好动,容易饿。甜食提供能量快,孩子马上就又有了精神。 再说了,喜甜是孩子的天性,没有糖果的童年,是一种不幸! 吃甜负面论 不给!不给!不给! 与“甜”如影随行的是龋齿。另外,甜食还会带来营养不良、肥胖、近视等其他诸多健康问题。 家长如果不阻止,孩子自己根本管不住自己! 给,但要定时、定量。 别争啦!不是还有一种办法吗? 给,但要定时、定量。 和甜食既不说再见,也不过分亲密。 孩子可以开心而健康地享受甜食啦! 这办法不错,但家长还需要一些配合。 要限时限量地给 不把糖果、甜点摆在“公共场所”。规定每周可以吃的量,以及吃的时间。可以每天定时,把甜食作为零食中的一种。但饱餐后、吃饭前2小时内、睡觉前,不应给孩子吃甜食。要限量提供,想多要,没有。孩子既满足了愿望,也断了奢望,还会自己尽量延长享用时间。 让TA享受淡淡的甜 教会孩子吃馒头时多嚼一会儿,会觉出有点儿甜;吃水果,享受水果的甜;南瓜、红薯、鲜老玉米,也有甜味。会享受食物中淡淡的甜,则不会出现“味觉疲劳”,稍有些甜,就能满足。注意一些饮料和加工食品中藏着隐形的糖,不要过量食用。 不把甜食当奖品 嘉奖孩子的好行为,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最好不要把糖果、甜点等作为奖品和强化物。口头表扬或夸奖,发小红花或小星星,积到一定数量可换图书、玩具等,去一次宝宝渴望去的地方玩玩,都比给孩子甜食强。 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心理测试:他拿出一些糖果,对4岁的孩子们说:“马上就吃,只给一块;若等我办点儿事回来,可以给两块。”有的迫不及待,马上要来糖果含在嘴里;有的却克制着,玩手、捂着眼睛或自言自语“等就等”,终于得到两块糖果。经过后期追踪,那些能等的孩子,自律和社会适应性更强。看,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可以让他们从抵制糖果的诱惑开始。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