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痤疮小贴士
痤疮,又叫做粉刺、青春痘,很多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曾长过,成年以后长的也不少。一般表现为面部、甚至颈部出现的丘疹、脓疱、结节、痘印以及疤痕,有时候还会有疼痛及发痒的感觉。有些人面部反复出现,甚至前胸后背都有可能长。痤疮此消彼长,反复出现,十分影响个人形象。中医将痤疮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肺经实火型,脾胃实火型,肝经血热型,寒热错杂型。
首先说肺经实火型,这种类型的痤疮一般是初发,表现为面部少量红色丘疹,多长在前额处,较重者可能连成片状,红肿痒疼,有少量形成脓头。伴有口干口渴,喜欢饮水,饮食睡眠一般正常,常便秘,小便黄,舌苔很薄略发黄,舌尖发红。治疗的话一般用清热泻火的方剂,可以用枇杷清肺饮,方药如下:枇杷叶12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牡丹皮10克,桑白皮10克,金银花12克 水煎服,一天一剂,连用七天。同时注意清淡饮食。
上面的证型进一步发展,或者说平时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慢慢转变成脾胃实火型痤疮,临床上这两种证型往往合并出现,所以又叫做肺胃蕴热证。一般表现为,口唇周围、鼻部以及前额大量红色丘疹,有脓头,红肿疼痛,口干口苦,口臭,喜欢喝凉水以及吃冷饮,饭量大容易饿,严重者睡眠可能不好,会出现失眠多梦症状。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红舌苔黄。治疗的话可以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化裁,黄连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连翘10克,金银花10克,蒲公英12克,大黄3克,甘草6克,水煎服,服药时大便比较稀,属正常现象。中成药可以用黄连上清丸,无论草药还是中成药,病情好转后就不用吃了,不必长期服用。忌辛辣油腻食物。
肝经血热型痤疮,表现更重一些,面部大量红色丘疹,前额、两颊为重,其它部位也有出现,可连成片状、结节状,红肿疼痛特别厉害,甚至形成大的脓疱,少数出现时间长的会形成瘀斑和疤痕,整个面部凹凸不平。病人往往心烦易怒,情绪急躁,失眠多梦,纠结抑郁,手心脚心发热;口干口苦特别明显,甚至于时常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也有的眼红目赤,眼干眼涩,面部出油多;饮食一般,大便干结。女性往往出现月经提前,月经量大等症状。舌红舌苔少,脉诊弦细,脉率快,偶尔可能感觉心慌,胸闷。中药治疗可以用丹栀逍遥散,凉血解毒:牡丹皮12克,栀子10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薄荷10克,生地12克,紫草12克,丹参10克,夏枯草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痤疮时间长了,反复发作,会转化为寒热错杂证,表现为主要以下颏部甚至颈部出现的暗红色结节、痘印、痘疤,以及少量新出现的丘疹,少有成脓的。伴有乏力怕冷手脚凉,腰酸腰痛,口干,喜欢喝热水,偶尔腹泻,有的会出现口舌生疮以及溃疡,这种证型中医又叫做上热下寒证,非常多见,尤其女孩子多,同时往往还伴有小肚子凉,月经不规律,延期或者闭经,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中医治疗以清上温下为原则,方药如下:牡丹皮10克,川牛膝10克,连翘15克,紫草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小茴香10克,炒杜仲10克,干姜6克,甘草6克。外治可以用白芷,茯苓,三七粉各适量,研细以蛋清加少量温水调匀,涂于患处,一次敷20分钟,连用三天。
无论那种类型的痤疮,均需要注意的是:要经常用温水洗脸,不要吃辛辣刺激性以及油腻的食物,不沾烟酒,不滥用化妆品以防止堵塞毛孔,不要用手挤压粉刺,以免留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