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保守治疗新疗法----棍点理筋正骨手法

棍点理筋正骨手法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传统特色技术,这一特色骨伤手法由岭南蔡李佛伤科流派传人——徐广坚医师创立,江晓兵副教授带领团队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理论总结,完善了棍点理筋正骨手法的理论体系、治疗范围及操作规范。其特点是精准定位、手摸心会、棍点代手、理筋正骨。利用特殊材质制作出一套不同直径及长度的木棍,以工具辅助的棍点治疗手法代替手按,具有省时省力、疗效更好、效率更高的优势,而且可以保护术者双手,提高可重复性。棍点理筋正骨手法可以松解筋膜肌肉粘连,复正骨关节错缝,促使筋络疏通、体内气血畅通、关节协调,能用于诊治颈椎病、腰腿痛、脊柱侧弯及各种筋骨失调引起的痛症与功能障碍,可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

笔者有幸跟随江晓兵副教授门诊学习棍点理筋正骨手法三个月,对运用棍点理筋正骨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有了初步掌握。与传统理筋手法相比棍点理筋正骨手法用特制木棍器械辅助,治疗效率更高(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过多的辅助检查,经1-2次治疗,每次5-10分钟,便可获得良好疗效),而且操作者手、腕关节不容易损伤;棍点直达病所,力量集中,不需要将脊柱运动节段置于过大的活动范围,增加了临床应用时的安全性; 操作简便,场地及设备要求较低,适宜范围广,简单易学,便于手法复制和推广应用。

棍点理筋正骨手法已应用的范围: 1.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疾病导致的神经症状。 2.治疗:椎管未显著受累、由脊柱周围肌肉筋膜粘连骨错缝等因素引起的颈椎病、腰腿痛; 3.治疗:四肢关节周围筋膜、肌肉粘连引起的肢体疼痛及软组织导致的周围神经卡压症状,如冻结肩、肩袖损伤、肩峰撞击征、网球肘、膝骨关节炎、鹅足滑囊炎等; 4.治疗:术后伤口周围筋膜肌肉粘连导致的颈肩痛、腰腿痛;

王正,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丁锷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软组织损伤诊疗学》副主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分会委员、安徽分会常委,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理事、关节及运动医学学组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曾先后在广州中山三院、北医三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关节镜下微创诊疗肩、膝、肘关节疾病。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肩关节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骨折、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虚寒性体质的调理等。 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门诊预约: 1.专家门诊时间地点:合肥市梅山路117号医院本部 周五下午,门诊四楼,骨伤科门诊; 周四上午,门诊六楼A602诊室,运动医学门诊 2.合肥市蜀山区青阳路与高刘路交叉口东北角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安中医馆门诊部: 周一、周日上午,周四下午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