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高发在秋冬?1分钟搞清你必知的救命知识!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网发布时间:2017-09-22 10:45:30举报

气温骤降的秋冬季

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

如果你近期有去过医院,或许会注意到

急诊室里突发卒中的房颤患者比平时多了不少

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心脏日”

每到此时,心脏病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小薇借此机会跟你聊聊

关于“房颤”

你需要知道的救命知识

 
移除


“房颤”很常见换季最高发!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由于心房肌肉长期增厚、扩张、纤维化或退行性病变,使得心房各部分肌肉发生快而不协调的无效收缩。房颤发生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很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也与饮酒、精神紧张、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合并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移除

夏秋换季时,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早晚温差可能比较大,老年人情绪易紧张、烦躁,加上睡眠质量差、饮食紊乱……种种因素导致人体内的激素释放水平改变,从而诱发“房颤”。

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据资料显示,房颤在老年人中很常见,40岁或以上人群终身罹患房颤的风险为1/4,65岁以上人房颤发病率高达5%,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10%,而老年脑中风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房颤引起的。

尽管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很多人却因不了解这一疾病危害的严重性而延误了治疗。

 
移除

小薇教学

“房颤”分3种:突发、阵发和慢性

1、突发性房颤

也叫孤立性房颤,指房颤突然地、短暂地发作,多见于男性,发病原因不明。病人实际没有心脏病,病症是突然发作及消失,时间短暂,既没有持续症状也不影响心排血量,因此是一种功能性心律失常,不影响寿命,也不需要治疗。

2、阵发性房颤

指房颤是阵发性发作,常见于突然紧张、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洋地黄中毒、外科手术、急性感染、肺梗死、剧烈咳嗽或疼痛、恶心、呕吐、缺氧或酸中毒等。其发作时长不一,发作时会突然感到眩晕,这是由于心输出量突然减少,引起一过性脑缺血所致。

此外,还会有心悸、胸闷、多尿、尿急等感觉。若病人将手掌按于心前区可扪到快慢不等的心跳,按脉搏时也有强弱不一的感觉,心跳次数往往比脉搏次数明显增加。

3、慢性房颤

指房颤持续存在半年以上,或称为持久性房颤,多见于患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心脏病病人,它是由于心房肌肉长期纤维化、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及间隔脂肪增多所致。

如果心跳特别慢,每分钟在40次左右,会常有眩晕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昏厥,这时有生命危险。若出现快速房颤,病人会感到心悸、气急、头晕等症状,严重者不能平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房颤”危害大!

“卒中”最可怕!

房颤可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可怕的是引发相关性脑卒中,可导致大脑皮质受损,从而引起失语症、严重的肢体无力等,这主要是由于房颤发生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流至脑血管,引起脑栓塞,也就是脑卒中。

有数据显示,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更是正常人的17.6倍!而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等。

因此,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治疗的第一要务。如果病患突然出现心悸、眩晕和晕厥、呼吸困难等房颤典型症状,要尽快到医院排查。

小薇提醒

“房颤”4大典型症状,你&你的家属必须牢记

1.心悸: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3.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有压迫感或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抗凝治疗”是关键“华法林”要重视!

有约四分之三的房颤相关性卒中是可预防的。减少由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必须进行抗凝治疗,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是服用抗凝药物,即使用华法林及达比加群酯这类作用于凝血因子的口服抗凝药物。数据显示,华法林能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危险度降低62%。

不过,“华法林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因为其有一定难度,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

但很遗憾,我国的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比率很低,仅有不到3%的房颤患者接受了华法林抗凝药物治疗,这主要是由于很多房颤患者嫌服华法林太麻烦,又要抽血监测,又受食物药物影响大。

此外,有不少患者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卒中,不过,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应用于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肾动脉等疾病引起的血栓,对房颤预防卒中栓塞的作用比较有限。

同时,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出血风险相等,但华法林在预防心房内血栓形成方面效果更好,收益更高。因此,对大多数房颤患者来说,应用阿司匹林无效或作用甚微,且风险大于获益。

 
移除

所以,阿司匹林对房颤引发的血栓并没有预防作用,它的出血风险不比华法林少,房颤患者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小薇科普

对于服用胺碘酮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可考虑导管消融术

胺碘酮是目前房颤患者最常用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我国,胺碘酮的处方率很高,但实际上现在服用胺碘酮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无效或根本就不需要服用。

原因在于,胺碘酮虽然是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其净效应仅在65%左右。对于那些服胺碘酮有效的患者,连续用药5年后,由于副作用的停药率达50%以上。而该药对死亡率的负面影响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尤其明显,会显著增加心功能Ⅲ级患者的死亡率。

 
移除

所以,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胺碘酮要尽量避免使用。而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是“导管射频消融”,其优势在于,如果手术成功,房颤次数可以大大降低,这时对生活无影响,且不需要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目前,有资料显示,针对阵发性房颤进行的导管消融术,单次消融成功率在80%左右,两次以上消融后,成功率可以达90%以上。

举报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