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这些牌子的油是假货,吃了会伤肝,教你如何分辨“真假油”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网发布时间:2019-05-21 17:36:51举报
前段时间,多家食用油生产企业被曝涉嫌:
  • 以低价油冒充高价油欺诈消费者;

  • 用转基因产品冒充非转基因产品;

  • 虚假标注原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消息一经曝光,引起一片哗然: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


此次曝光的食用油企业为:

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福建吉农食品有限公司

福建添顺粮油有限公司

福建旺龙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实际上,除了上述企业

用80%的棕榈油,掺着花生油,当做高价调和油卖。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


在廉价的散装食用油添加“花生油香精”,当做纯正花生油卖。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


总之,只要将这些成本非常低的散装食用油,重新包装一下,就能变成高端品牌食用油,卖给市场。


这些造假食用油,不仅仅是骗取钱财这么简单,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


  • 造假食用油原料中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黄曲霉毒素长期少量积累,会造成肝损伤,属于一类致癌物;

  • 造假食用油加工过程简陋,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食用油,实际上都带有大量细菌。


但这些在造假者眼中,

只要没吃死人就没有关系。


虽然国家已经大力打击

但食用油造假产业链仍然猖獗

而且销量巨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

因此要学会积极预防


注意观察颜色和透明度

  • 颜色,一般高品质的油色浅,而低品质的油色深,不过油的色泽深浅也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得同品质油的颜色略有差异;

  • 透明度,应当澄清、透明、黏度小,且无沉淀和悬浮物。


注意包装标签

正规产品包装应包含:

  • 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 成分或者配料表;

  • 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 保质期;

  • 产品标准代号;

  • 贮存条件;

  •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

 

小心包装陷阱

陷阱

分辨

在产品的包装上,标称的" 特级初榨油" 等字号很大,而作为产品属性的" 食用调和油" 的字号却很小,并且字体颜色较浅。

国家规定,食品标签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故意突出橄榄油、山茶油等高端油种。但在配料表中只标注了配料名称,却没有标明具体添加量或者含量。

国家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虽然打着高端调和油的旗号,但各种油配料表大同小异。

国家规定,食品所执行的相应产品标准已明确规定质量( 品质) 等级的,应标示质量( 品质) 等级。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 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如果购买后发现有问题,可以保留购买小票、发票,及时拨打举报热线12331,会有工作人员处理消费者的投诉。


除了要分辨真假食用油,

在油的选择及使用方面也要注意,

因为


01

首先,选择不同的食用油

按照油类

烹饪方式

推荐油类

注意事项

炖煮菜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

耐热性差,不适合煎炸,以炖煮为主

一般炒菜

花生油、菜籽油等

耐热性好,基本可用于任何烹饪方式

凉拌

橄榄油、茶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

可以用来炒菜,但凉拌更适宜

少吃

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等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少吃


按照人群

  • 对于中老年人以及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来说,多吃植物油好;

  • 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多吃动物油好。


注:因为不同油的脂肪酸比例不同,长时间只吃一种油,不利于脂肪酸均衡。所以,油要经常换着吃。



02

其次,尽量买小桶油

因为食用油开封后极易氧化酸败,保质期会大大缩短。


开封后的食用油一般超过3个月它的过氧化值就会高于国家标准,不再适合人体食用。


因此,建议大家最好购买小桶油,尽量在3个月内吃完,然后换新油。


03

再次,不要买自榨油

自榨油虽然更香(也更贵),但不一定更健康,因为未精炼含有很多杂质,会使得自榨油:

  • 更容易氧化;

  • 炒菜时会产生更大的油烟,从而危害呼吸系统的健康。

 

而且自榨油的原料,从选料到加工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监管,容易受到黄曲霉菌污染,因此自榨油很可能存在黄曲霉菌超标的问题,长期食用有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04

最后在使用方面,也要多注意

注意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用的烹调油不要超过25~30克,即白瓷小汤勺大约两勺半。


而对于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和肥胖的人群,每人每天的食油量需降到20克。

 

油温不宜过高

在炒菜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油温,高温会破坏食物中的各种脂溶性维生素,也会发生氧化裂变,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可以用筷子插进油里,当筷子头开始冒泡的时候,油温正合适(大概在100-120℃)。

 

虽然造假食用油很可怕,

不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

大家都能有所警惕,也能学会鉴别方法。

同时,

生活中也要多注意油的选择和使用。


举报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