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更要“以热制热”,4个生活建议,4种食材推荐,健康度夏!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网发布时间:2020-08-17 18:25:47举报

时值三伏仲夏

在这“上蒸下煮”的炎热时节

许多人难免要吹空调、吃冷饮

想要“以冷制热”

这么做却可能更容易带来健康负担




夏天,更要“以热制热”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而这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黄帝内经》的《素问》篇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这是说,人身体中的阳气,像天空与太阳一样重要,如果阳气受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身体机能也会变弱,不利于健康长寿



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这时候更需要养护阳气。如果过分贪凉,很容易让“寒邪”损害了阳气,从而出现不适症状。


比如,夏天如果吹久了空调,会出现精神不振、身体畏寒、四肢冰冷等不适;吃多了冷饮,就可能腹泻胃疼、患肠道疾病等等。


中医有“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在夏天,使用“热养”的方式来应对酷暑,身体会更健康和有活力。



夏天应该如何“热养”?


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到“热养”。


1

不过分贪凉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冰激凌、冰镇饮料、冰镇西瓜等。生活上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如清晨、傍晚、夜间等温度下降的时候,不妨关掉空调,开窗通风换气。


使用空调时,注意温度宜在26℃以上,并注意使用空调被、长袖衣物等保暖。


2

“热饮”更解暑

夏季更适合饮用温热的饮品,一方面可以促进排汗,使暑热不易在体内堆积,另一方面不会损耗身体阳气,维持脾胃正常运化,身体更舒畅。


热饮也要注意温度适中,太烫可能灼伤口腔和食道,反而不好。



3

适当运动

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炎热的环境,起到预防中暑等热证的作用。


夏季运动时间选择要注意,清晨、晚上等温度相对较低时更合适。


4

使用热水

夏季洗澡、洗脚使用温暖舒适的热水,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有利于身体排热、排毒,帮助补充身体阳气。


也可以在出汗后,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促进排汗,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想要在夏季稳固、补充阳气,除了会“热养”,学会“吃热”,更加事半功倍!



夏天,聪明人还会“吃热”


这里的“热”,是指一些性质温热的食材,在夏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升发阳气,让身体强健。


“热”果蔬

葡萄、韭菜等


夏季也是许多温热性果蔬上市的季节。


水果如葡萄、龙眼、荔枝、樱桃、榴莲等,适当吃这些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代谢


蔬菜中,如韭菜可补肾温阳、增进食欲,南瓜性温健脾,能增强脾胃功能。



“热”肉类

牛肉、羊肉等


古语有“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说法,夏季适当食用一些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特别适合到了夏季依旧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


夏季吃牛羊肉时,要注意荤素搭配,温凉互补,比如搭配白菜、冬瓜、苦瓜等应季蔬菜。


“热”主食

热汤面、热粥等


天气炎热,身体缺水,这时候来一碗热汤面或者热粥,不仅能够补充水分,还能出一身汗,带走体内的热气,解暑降温,缓和冷食的寒邪伤害,开胃理气。


“热”调料

姜、葱、蒜等


“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几乎所有人都听过。其实,在夏季吃一些温性的香辛料,能够让各部位血管扩张,身体散热效率更高,不易因为暑热而生病。


当然,夏季“吃热”,也要注意控制食量,和清淡的烹饪方式。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而体质湿热、阴虚火旺、患有急性炎症的人,不适合多吃。


以上就是夏季“热养”的要点

你都学会了吗?

夏天千万别贪凉生病哦


举报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