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养生必吃“三花三叶”!去湿气!养脾胃!护心脑!管用!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网发布时间:2018-07-09 14:30:26举报

7月7日之后,就是“小暑”节气了。作为下半年的第1个节气,“小暑”的到来,既标志着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也意味着……一年的时间又过半啦!!!


暑,是“炎热”的意思,顾名思义,“小暑”即为小热,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虽然现在室外确实是热得要命···)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会上升至30°以上。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之后,空气湿度逐步加大,天气将由干热转为闷热。所以,这时候就更应该重视养生,让身体做好准备,备战“桑拿天”。不过,该做哪些准备呢?请跟着小薇往下看……↓


小暑1.jpg


从小暑开始,就要进入“三伏天”了,炎热的“暑气”会助长人体内的火热与湿热之气,导致“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心烦气燥、腹胀腹泻……”等一系列夏季常见的身体不适,因此,小暑时节的养生要点是“清热 解暑”。


生活上:安睡,护心,静一夏


小暑时节,也是“暑邪”最伤人的时候。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让人心情烦躁、脾气易怒,严重者更是会产生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症。而按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一一对应,夏季属火,对应的五脏为“心”。


因此,小暑时节,“护心”很重要,此时应着重呵护“心阳”,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护心”的关键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作息,小薇先说2个有用的小贴士:


1.早起舒心

睡眠好,有利于心神舒畅,不过睡好了可不能赖床。《黄帝内经》对“小暑”养生就提出了原则,“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早起,是小暑“护心”的重要一步。


小暑期间的最佳起床时间是早上五点至六点,比平时更早一些。这是因为,在中医看来,若晨起时间过迟,人体内的阳气无以舒展,会郁积体内,不仅让身体疲乏,还很容易生气“上火”。


清晨起来后,在清静处散步或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有利于改善此时易波动的心绪,“护心养心”。


2.午睡宁心

小暑时节不宜太疲劳,平时可适当减缓工作节奏,降低心脏的压力。在中午身体阳气最盛时要安排午睡20~40分钟,避免在烈日下剧烈运动,并及时补充水分。


小薇教你个让午睡效果事半功倍的方法 - 在午睡前转转眼球

方法:休憩前让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再从右向左转9次,然后紧闭片刻,再迅速睁开眼睛,之后如常小睡片刻或闭目养神。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加午睡质量,还能缓解视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小伙伴们不妨试试看~


散步11.jpg


小薇提醒:“暑期”的木椅子不能乱坐


有句关于“小暑”的民谚叫“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暑夏时竟不能坐在木头上?这是为啥呢?


其实,这话的原意是“小暑之后不能长时间坐在户外的露天木料或金属材料上”。


原来,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经常下雷阵雨。此时,露天放置的木料,如公园、空地上的木质椅凳等,经过风吹雨打,内部含有很多水分,表面上咋一看是干的,但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大量潮气。在这种木料上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所以,小暑期间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的木料上。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外出时应该注意选择在室内的、凉爽的环境下休息,减少意外的发生。


饮食上:多吃“4个3”,少点“暑湿邪”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易犯“暑邪”。“暑邪”的一大特点是“暑多挟湿”,即“暑热”和“湿气”经常一起致病,两者相合导致病情的复杂多变。


中医认为,人的脾胃“喜燥恶湿”,而“暑湿之邪”最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让人出现胃口不佳,脘腹饱胀,或者肠鸣腹泻等症状,所以,这段时间也是肠胃炎的高发季。因此,小暑时节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佳,多吃有“清热、除湿、祛暑”之效的食物。


那么,这些食物有哪些呢?小薇告诉你,概括起来,就是“三花、三叶、三豆、三果”

“三花”指金银花、百合花和菊花,适合泡为茶饮。

“三叶”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这“三叶”在药店就能买到,同样适合冲泡。

“三豆”指绿豆、黑豆和赤小豆,都有“清热降火”的作用。

“三果”指冬瓜、苦瓜和西瓜,都是能“解暑补水”的蔬果。


在这几样小暑的“养生之宝”中,小薇要着重介绍下“荷叶”“淡竹叶”


▶ 荷叶,善清暑夏之邪,新鲜的效果更好。食用后不仅能清热解暑,还可以开胃消食,并有“清风热、止眩晕、化痰止呕”。


平时可做成荷叶粥常食,做法是:取粳米100g,煮熟成粥,再加适量冰糖搅匀,趁热将30g鲜荷叶撕碎撒于粥面,等到粥呈淡绿色后,取出荷叶即可。


▶ 淡竹叶,性甘寒,有“去烦热、利小便、除烦止渴”之功效,可以改善心烦口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等病症。


平日里拿它来泡水喝就好了,做法是,取10g左右晒干的淡竹叶,洗净切碎,用350ml~450ml的开水冲泡即可,可反复加水饮用,具有清凉解暑,利尿除烦的功效。


此外,也可以多吃点用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等食材煲成的汤或粥,也能“清热、除湿、祛暑”。


不过,小薇要提醒你,这“三花、三叶、三豆、三果”虽然都是健康的养生食材,但都属偏寒凉的,吃得太多可能损伤阳气,所以也不要一味地追求“清热”,适量就好。


荷叶11.gif


小薇推荐:小暑时节身子弱?试试黄鳝吧


小暑时节是黄鳝体壮鲜美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也都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黄鳝味甘性温,有补虚、除湿、强筋骨的作用,且富含蛋白质、钙、铁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很适合病后体虚或营养不良者补充营养。


不过,由于黄鳝属于温补类食物,所以患有高血压、甲亢、支气管扩张、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鼻炎等炎症的人士均不宜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也不太适合哟~


小薇得提醒你,黄鳝必须是新鲜的才能吃。黄鳝死后会产生有毒物质,食用之后会中毒,产生头晕、心慌等不适。记住啦,死黄鳝、不新鲜的黄鳝千万不能吃。


黄鳝1.jpg


最后,小薇用一首小暑养生口诀

总结下此时的养生要点,小伙伴们要记牢哟~

小暑少动心平和,游泳瑜珈太极歌

苦瓜果蔬粥汤品,规律休眠情绪稳

举报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