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中这项“检查”,卫健委明确不推荐普通人做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网发布时间:2025-10-10 10:58:31举报


随着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家的健康意识提高,在每年的常规体检里都会安排关于癌症筛查的项目。


其中有一项检查,几乎已经成为了项目套餐里的标配,那就是——肿瘤标志物检查。


但其实这项检查,是国家卫健委明确不推荐普通人做的“肿瘤筛查”项目。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是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代谢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类、癌基因产物等。


较常见的指标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可通过对其测定寻找体内是否有恶性肿瘤的迹象。Ps.是不是很眼熟?很多人都做过。



由于只需要抽血或取样就能完成,不需要像彩超、CT等项目等待时间长、检查要求多,是很多人想要检查自身肿瘤情况的必选项。


但肿瘤标志物其实并不适用于癌症的早筛,很多人都不需要做。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需要做

肿瘤标志物检查?


主要有下面这几个原因:


1、特异性不足,容易误诊


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并不只因癌症而升高,还容易因其他非癌症因素升高,例如:


  • 经期、盆腔炎症、妊娠可能造成CA125增高;

  • 胆道梗阻、胃炎、炎性肠病、吸烟可能造成CEA增高;

  • 胰腺炎、胆道疾病、肝硬化患者,CA19-9可能升高;

  • 血液标本如果抽取后未及时送检,出现标本溶血,还会引起NSE的异常升高;


让人误以为自己可能患癌,引发焦虑,再去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费时费钱。


2、不够敏感,容易漏诊


在很多癌症早期阶段,肿瘤标志物可能并不会明显升高,容易漏诊,等到检查出大量升高后,往往错过了早期发现的黄金期。


2024年,国家卫健委连续发文明确不推荐将生物标志物检测用于食管癌、胃癌、肺癌等癌症的筛查。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中国抗癌协会(CACA)根据《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编写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中也同样强调:健康人没有癌症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不需要频繁查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结果,只是一项临床参考指标,需要合并其他检查共同判定。


如果想要在体检项目中添加较为精准的癌症筛查,可以根据下面这张常见肿瘤高危人群及筛查金标准表格,进行对照安排。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上表内容根据《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归纳整理。


最后,小薇要告诉大家的是,对待身体健康,需要谨慎重视,但也不要过于焦虑,任何的检查结果,都不要自行猜测其意义,要交由专业的医生解读。


举报

热点文章